这三个专科不仅在州內排名第一,在全美也是名列前茅,都闯进了前十,尤其是心血管科,在复杂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和心臟移植等领域享有盛誉。
与人们想像中那种规模庞大的“巨无霸”医院不同,西北纪念医院床位只有七八百张,这个规模,与足足有上万张病床的全球第一大医院不敢比,就连普通的国內县医院都不敢比!
西北纪念医院走的是“少而精”的路线,它不追求床位数量的绝对领先,而是专注於提供最高质量、最尖端的医疗服务,像一个医疗界的“精英特战队”,专攻疑难杂症和高精尖手术。
陈远航前世来过这里一次,受西北纪念医院布鲁姆心血管研究所的邀请,来这里观摩一次dcd
心臟移植。
说到dcd心臟移植,有必要给大家科普一下。
在心臟移植领域,这曾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技术突破。
此前,传统的心臟移植是dbd心臟移植,是在脑死亡但心臟仍在跳动的情况下进行的移植。
也就是说,捐献者已经被判定为脑死亡,但他的心臟还在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跳动,这时候获取的心臟,是“热”的、有活力的,移植的成功率相对较高,是长期以来心臟移植的標准做法。
但dcd心臟移植,是心臟停止跳动后进行的器官移植,这时获取的心臟,是已经停跳、经歷了“热缺血”损伤的。
无疑,后者对技术的要求更高。
因为心臟停跳后,细胞会因缺氧而开始受损,俗称热缺血损伤,要把这样的心臟“復活”並成功移植,需要极其高超的器官保存和復甦技术。
然而,dcd心臟移植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它可使心臟移植总量提升15-20%!因为它开闢了新的器官来源一一那些没有达到脑死亡標准但愿意捐献器官的患者。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范围內极度短缺的心臟供体问题,让更多等待移植的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
那次观摩,给陈远航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亲眼目睹了西北纪念医院团队如何运用先进的器官保存系统来处理和復甦那颗停跳的心臟,並成功移植给受体。
那代表了当时心臟外科最前沿的技术。
不过,陈远航参加完这次学术交流回国后没多长时间就被抓了,所以,也没有时间把dcd心臟移植技术学到手,但dcd心臟移植的两类核心技术一一直接获取后机器灌注、常温机械灌注,他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这一世,一定要把这个技术学通弄懂,嗯,或许,自己开创dcd心臟移植技术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现在条件还不成熟,一方面,团队力量不成熟,心臟外科讲究团体作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搞起来这种非常复杂的手术的;另一方面,机器设备不成熟,连eo都尚未被成熟应用(这是心臟手术必备的设备),更別说对离体心臟进行常温机械灌注的transdics器官护理系统了。
没有这些“神器”,別说dcd移植了,就连dbd移植都无从谈起。
回到当下,在1984年的今天,布鲁姆心血管研究所尚未成立,此时应该还叫做心血管外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