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erpylori(幽门弯曲菌),现在我发现这个名字对它来说更加適合!”
眾人纷纷点头,这个简洁科学的名称瞬间获得全票通过。
陈远航本来想將其命名为郑氏菌的,但考虑了一下,还是放弃了。
细菌也不是啥好东西,再说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命名规则。
郑佳佳继续说道:“刚才两位医生的疑问,在此之前我们也观察到了这种现象,似乎,幽门螺旋桿菌只在人体胃部存在,而无法在其他动物身上存活,哪怕跟人的基因序列高度一致的小白鼠身上,也很难定植幽门螺旋桿菌—.“
生物学家喜欢拿小白鼠做实验,就是因为小白鼠的基因序列与人类高度相似。
人类染色体共有42对,而小白鼠则仅有40对。
人的正常体温是36.5-37摄氏度,小白鼠的体温也是36.5-37.5摄氏度左右,人类疾病在小白鼠身上同样能够观察到相似的症状。
“之所以这样,我没有做过实验,不知道具体原因,但我猜想,无非就是这些原因:第一个是胃酸ph值,人类空腹的胃酸ph值是0.9-1.8,小白鼠胃酸ph值为1一2,从数值上看,两者的酸性环境似乎差异不算很大,都在强酸范围。因此,单凭胃酸ph值这一点,可能无法完全解释为何细菌无法在小鼠胃內定植。”
“但这仍然是一个需要非常谨慎考虑的基本因素,不能完全排除ph值在小鼠胃內特定区域,比如胃竇黏液层下的微环境的细微差异或波动產生的影响。在后续实验中,我们必须设计精密的方案,来详细对比细菌在人胃和小鼠胃酸环境下的实际生存能力与適应性变化,例如在不同ph梯度下细菌的活力、形態以及特定保护基因的表达情况马歇尔和沃伦都点头:“我们也考虑过这种情况,但如此精准的实验还需要一定时间,这个工作量就很大了,我们还需要加派人手.—”
“人手不是问题,这个我来解决!”史密斯教授大手一挥。
“第二个非常关键的可能原因,也是我认为最需要重点验证的,就是微需氧环境的供给问题。”郑佳佳加重了语气强调,“幽门螺旋桿菌是一种严格的微需氧菌,它的生长和存活需要环境中氧气浓度维持在一个非常狭小的、低於大气氧含量的『甜蜜点”一一通常在5%-15%氧气浓度之间最为理想。过高或过低的氧浓度都会抑制其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而小鼠的胃部结构、黏液分泌特性、血流特徵等是否与人类足够相似,以至於其胃黏膜表面的微氧环境也处於细菌所需的理想范围根据我们初步的失败结果来反向推测,很可能小白鼠的胃內微环境无法自然地提供维持幽门螺旋桿菌定植所必需的精確氧气浓度!无论是总的氧气分压不足,还是波动范围超出细菌耐受极限,都可能导致定植失败。这是我们接下来实验需要特別努力去探索和证明的核心方向!”
听到这里,马歇尔眼中闪现出兴奋的光芒,他那標誌性的开拓精神瞬间被点燃。
他几乎是立刻站起来,脱口而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氧气浓度是壁垒,那我们就尝试人为改变它!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用特製的导管,小心翼翼地给小白鼠的胃腔內持续地、缓慢地注入一定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