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超越年代的痔疮手术
原本有4个病人,最后真躺上他的手术台的,就剩了俩。
跑的那俩,除了那个种族主义老太婆之外,还有一个9岁的阑尾炎孩子,他妈妈问了陈远航的年龄之后,直接拒绝让陈远航来做手术。
不要觉得只有中国人歧视年轻医生,哪个国家的人都会歧视年轻医生,总觉得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就连陈远航自己都会觉得年轻医生和不那么靠谱是画等號的。
没办法,医学毕竟是个经验学科,医生这活儿,光有书本知识真不够,得靠一台台手术、一个个病人堆出来。
手底下处理过的病人越多,见过的突发状况越杂,心里才越有底。
年纪大一点的就是能让人放心,白大褂一穿,皱纹一多,病人看著就踏实。
没瞅见那些所谓的“神医”,管真本事咋样,先得把形象捌饰好,最好能把自己装扮的白鬍子飘飘,视觉效果拉满,信任感自然就来了。
对此,陈远航一点没生气,也没觉得被冒犯。
人之常情嘛,跑俩就跑俩吧,剩下两个病人,他照样得拿出十二分精神伺候好,很快把手术方案做好了。
医院质控中心很快就批覆了方案,估计都没有详细看,毕竟都是最基础的手术。
阑尾炎手术自不用说,这个患者是一个中学生模样的黑人小女孩,瘦瘦的,
身体条件充许,陈远航直接选择了极小切口,切开了2.5厘米,也就比腹腔镜手术切的大了那么一点点。
为什么不用腹腔镜手术
陈远航也已经了解到,虽然早在1910年,瑞典学者hansjabae首次將腔镜技术应用於人体胸腔和腹腔检查,1980年,美国医生首次將电视摄像系统与腹腔镜结合,完成了全球首例电视腹腔镜手术,但在1984年的今天,
腔镜技术尚未应用到临床。
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使用腔镜技术陈远航记不太清了,反正前世,在他出国前,他记得好像就已经开始使用腔镜做手术了。
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普及,路还长著呢。
至於斯坦普教授为什么对腔镜手术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他觉得腔镜手术可以在其他器官上应用,却没法在心血管手术中应用,毕竟心血管太娇贵、太脆弱了!
那么细的血管,隔著屏幕用长杆子器械去摆弄斯坦普觉得风险太大,不靠谱。
这或许又涉及到医院的鄙视链,心血管大夫总觉得自己比別人高了那么一个档次。
这个时候,以斯坦普教授为代表的很多世界知名心血管大夫的目光,是聚焦在介入手术上的。
啥是介入手术就是不开大刀,从血管里塞根导管进去,放个支架或者修修补补那种,介入手术也是微创,而且斯坦普们坚信,介入手术才代表著心血管微创手术的未来。
当然,人的眼光是不断进化的,陈远航知道,要不了多久,隨著腔镜技术飞速发展,心血管领域的牛人们(包括斯坦普)就会真香打脸。
陈远航记得前世来密西根大学学习时,斯坦普教授已经把心血管腔镜手术做的飞起,技术贼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