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8(2 / 3)

人的喂猪、看苗之类的力气小就能干的,被他们选择性无视了。

笑话,那好差事凭啥让外姓人干?他们早就自己人分了,老郑家听都听不到。

于是,村里一直压着不让郑建军几人当正经劳力算,只在农忙的时候,让他们和小孩一起帮忙抢农时。

至于平时,有郑大明自己算上工不就行了,一份公分还不够几个老弱病残吃?

这么一番操作下来,老郑家只剩保底积分和郑大明的上工公分、农忙的公分。

大队长再以保底太多影响积极性为名头,减少了这种纯按人口分的家庭口粮。老郑家的粮食一下就被削掉一大半。

这一大半进了林家村的嘴里,至少一人多吃半碗饭呢。

好多人都觉得这主意不赖,并且由此开始排挤外乡人定居,免得有更多人抢他们的口粮。所以当有知青自愿下乡帮扶的时候,大队长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坚决不收,只说自己这边路格外难走,还是让知青同志去其他村子吧。

至于听说某些村子因为农大学生帮扶,粮食产量上升?笑话,这两年天时变好,就是随便种种,都能比之前饥荒产的粮食多。

而排挤老郑家成功后,林家村又排挤了其他几个外姓,虽然没老郑家那么顺利。但是那些可上工、可不上工的年纪,外姓小孩就是不被允许上工。

这些人浑然没觉得,仅有的那几户勤奋耕地的没了,他们地又减产了点。

只想破脑筋的思考从外姓人嘴里扣口粮的办法,完全不想努力干活增产。

就这,还是想得明白的那部分人。

另有一部分懒汉,连老郑家拿保底都不乐意。觉得老郑家就一个半人干活,竟然还能一家子得保底口粮,不公平。

所以他们总得从老郑家自留地拔棵葱、薅把菜。问他们,他们就说,“就算是抵消白给他们的口粮了。”

这种趋势越演越烈,前些年还收敛着,这两年发现老郑家当兵的儿子也没回来帮老子教训他们,胆子愈发的大。

甚至到了,没有郑爱国寄回来的粮票和钱,郑大明要带着一家子过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了。

要知道他们前几年饥荒还能吃的七分饱呢。

郑大明嘴拙,磕磕巴巴的絮叨事。在姜韵宜的补充下,这才把这

些情况概括出来。

一听,张大哥气炸了,“你家就这么面团子啊!那还敢娶人家姑娘!”

合着我家妹妹是给你家顶雷来的?

第124章

张大哥一生气就声音就大,完全达到声若洪钟的效果,几乎是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包括隔壁被张翠花嘲讽了一顿,最近不敢吱声的张奶奶。

老婆子是她们家唯一在家的人,其余人被她赶去地里忙活了。

也不知道前段时间在怎么回事,地里草都比苗高了,也没人拔草。不知道一天天住地里都干了点啥。

那公家的哪有自己的重要。既然不想耽误上工赚工分,那就晚上回家的去自留地干活。

所以此时张奶奶格外小心,生怕被张翠花听出她在听墙脚。垫

最新小说: 告白 柯南之假酒的自我修养 我在大周模拟经营 《欲望童话集-艳色幻想》 每天一个离婚小技巧 老实人beta重生成钓系美人 (综漫同人)我来米花只做三件事 难逃 [娱乐圈]哥哥要幸福啊! 春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