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明太祖朱元璋:“这二十万潼关大军之中,有皇城禁卫军,有陇右军,有河西军等等,简直就是鱼龙混杂。”
“与安禄山带领的叛军相比,这潼关的二十万唐军,更像是一群乌合之众。”
唐卫国公李靖:“这一波送完,长安还能保得住吗?大唐能保得住,都是老天在眷顾”
【早已埋伏多日的第二波叛军,也在这个时候,对由副将庞忠等率领十万白徒兵唐军,起了攻击。
】
【数十辆满载易燃草料的草车,被叛军在高处点燃之后,迅的推了下来。
】
【一时之间,数十辆烈火战车,直接冲进了十万大唐白徒兵当中,烈火滚滚,浓烟弥漫了整条狭长的通道上。
】
【这个时候,不管是先锋唐军,还是十万大唐白徒兵,彻底的慌乱了,不断有人被自己人踩踏致死。
】
【见火车冲来的战马,更是惊慌不已,它们放蹄奔走,四处冲撞,使混乱的场面,更加的混乱。
】
【忽然东风骤起,将火势与浓烟吹得更盛。
】
【而叛军崔乾佑,也在这个时候,起了对唐军的总攻,埋伏多日的他们,等的就是这一刻。
】
【杀声随大风而起,崔乾佑带领叛军两万的精锐骑兵,直接就杀进了唐军之中。
】
【兵败如山倒,或许从大唐选择二十万大军,全军走出潼关起,就已经注定了他们的败局。
】
【或者从宰相杨国忠,坚持他的胜论,认为安禄山的叛军全是乌合之众时,就为潼关埋下了败局的定数。
】
【又或者从唐玄宗李隆基,知道安禄山要从洛阳逃走,想活捉安禄山,想重塑他帝皇形象那一刻起,潼关的二十万大军,就已经注定了他们的结局。
】
唐太宗李世民颓然的坐在宝座上,喃喃的分析道:“潼关之败葬送了二十万大军,动摇的不仅仅是大唐王朝的根基那么简单”
但让唐太宗李世民,庆幸的是,这是生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的事件。
对于在天道历史进程中的李隆基。
在唐太宗李世民看来,就是大唐李氏皇族的不孝子孙,是李氏的罪人。
若不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原因,就不会有李林甫,以蕃将代替汉将的政策,也就不会让身为胡人的安禄山能一步步爬到三镇节度使的位置上,动叛乱了
那么多人都能看出安禄山,谋反之意,他唐玄宗李隆基,却偏偏不相信。
若不是唐玄宗李隆基,宠幸杨贵妃,杨氏一族就不可能在大唐朝廷之中壮大,杨国忠这种无能小人,也不可能身居宰相这等要职。
唐玄宗李隆基确实是开创了大唐王朝的开元盛世,但那是继承在贞观盛世的基础上而来的。
所以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眼里,唐玄宗李隆基所犯的过错,远远大于他的功绩。
【灵宝之败,唐军败得相当的惨烈,最终哥舒翰只带领了八千残军逃回潼关城中。
】
【而比哥舒翰更早逃走的,则是传令的宦官。
】
【灵宝大败,葬送了潼关二十万唐军,他哥舒翰有着不可推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