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此举,表面上是为朝廷举荐良将,稳定边疆,实则也是暗藏私心。
】
【沈一贯,深知李成梁在辽东经营多年,李家根基深厚,高淮就算要对付李成梁,也不可能像对付孙守廉与马林的手段来对付李成梁。
】
【同时,李成梁重掌辽东兵权,既能助自己在朝中话语权更盛,也能借其势力制衡朝中其他党派。
】
【然而,早已不复当年之勇的悍将李成梁,并且经历这些年在京中的所见所闻,李成梁也不再是一名单纯的边关守将,已经有着自己政治与官场上的认识。
】
【这次年老的李成梁,已经明白,有的时候,需要懂得妥协与变通,才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与麻烦。
】
【于是,李成梁到任辽东,在重新整顿军务之外,很快便与高淮达成微妙的利益默契。
】
【李成梁默许高淮继续在辖区内横征矿税,甚至暗中授意麾下将领协助设立关卡,将原本用于边防的驿站,要道化作敛财据点。
】
【作为交换,高淮不仅不再克扣军饷,还定期向李成梁献上“劳军银”
,并在给万历皇帝的奏疏中,将辽东局势描绘成“军民乐业,边疆宁谧”
的虚假太平景象。
】
【而高淮,在每一次与李成梁相见时,都表现的敬重有加,在众人面前,也是对李成梁,“辄呼太爷,稽俯伏”
。
】
大明神宗界。
民间:
百姓甲叹道:“想那威名赫赫,战功无数的李成梁,到了晚年之后,也会变成如此模样。”
百姓乙:“所以李成梁与他的李家活得好好,而戚继光在天道历史进程中,早已死去多年。”
百姓丙亦叹:“这真是讽刺啊。”
百姓乙冷言道:“这就是政治,要么同流合污,何况从臣。
要么早早退出舞台。”
百姓甲忽然道:“如此李成梁不接这辽东总兵,搞不好,他们李家在辽东的基本,都会被高淮给侵吞了也不一定。”
百姓丙认同道:“这种可能性很大,但不管怎么说,李成梁都不这么老了,还掺和进来,他在后世被骂,那也并不是完全冤枉了他的。”
【在大明王朝全国上下,都是如此的情况之下,想要出兵提前剿灭努尔哈赤的野心,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
【大明朝廷若是不腐败,努尔哈赤那是连一点反叛的野心也不敢有。
】
【但是,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没有如果】
【这种畸形的合作下,沈一贯凭借李成梁的“政绩”
奏折,在党争中屡占上风。
】
【每当有御史弹劾高淮祸乱辽东,他便以“边镇需财甚巨,高淮所征皆为军国大计”
为由压下奏章。
】
【李成梁也适时送来捷报,声称击退了小规模的女真袭扰,实则不过是纵容努尔哈赤吞并弱小部落,再将其作为“战功”
上报。
】
【这场由权力,利益编织的闹剧里,每个人都在妥协中沉沦,却无人意识到,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