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主动权,给牢牢的把控在手上。
】
【双方军事主帅的能力高低,自然已是一目了然了。
】
大明神宗界。
民间:
有人冷言,狠狠的说道:“看到这里,老子算是现了,东林党的胜论,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
“辽东地区的局势,一但没有了熊廷弼之后,那袁应泰所做的一切,全都被努尔哈赤牵着鼻子走。”
“他们不是坚信,他们的胜论吗?他们不是认为,努尔哈赤与他的后金军队,不堪一击吗?”
“怎么?”
“当真正与那努尔哈赤对战起来,就变得如此的不甚,如此被动了?”
【在熊廷弼担任辽东经略时,就多次建议要改革,要在关内与辽东的运输路线的基础上,要建立起一条从山东的登州(山东蓬莱),至金州(大连)的海运路线。
】
【但大明朝廷的户部,却是坚持走陆路至海州,再至辽阳的运输路线,并称“金州礁石密布,不便卸货”
为由拒绝了改革。
】
【在《国榷》中指出:“非海运不可行,乃肉食者不欲行也。”
】
【然而,当辽阳地区失陷后,在天启三年(16)由被称后世人为“辽东三杰之一”
的孙承宗担任蓟辽总督后。
】
【令袁可立以山东登州为基地,组建五万水师,并采用“水陆协同”
战术,收复金州后,普开始执行这一条海运路线。
】
【在大明户部与兵部坚持要分兵驻守海州,以及辽阳城中官员,认为当以合兵坚守辽阳城的两种意见的冲突与争议下。
】
【做为辽东地区最高军政官员的袁应泰,并没能拿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一困难总是,也没有魄力舍弃那一方。
】
【这种“既要又要”
的想法,又怎么可能,做出能高于努尔哈赤之能的策略?】
【因此,袁应泰也错过了,更合理的军事布局的时间。
】
【当天启二年(1621)3月18日,袁应泰在收到情报与得知努尔哈赤大张旗鼓的要绕开辽阳城,前去攻打海州时。
】
【袁应泰还是没有采用总兵朱万良主张的“留精锐守辽阳,以偏师援海州”
的应对策略。
】
【而是决定亲率主力出城,在辽阳城南五里处列阵,试图拦截努尔哈赤“绕道攻夺海州”
的军队。
】
【袁应泰认为,若是些战,能一战胜之,那么辽东的局势,就会从被动的局势,转至有利的主动局面。
】
【因此,袁应泰便抱着必胜此战的意志与信念,选择了率领精锐出战与努尔哈赤进行决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