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的,那她也没啥好说的,捏着那竹筷便啃起了上头的蒸饼。
吃完一小半,她就吃不下去了,周野这才接过去,剩下的蒸饼几口便吃进了肚里,那模样的确是半分不嫌弃。
林玉书这头也没有吃独食,将周野给的蒸饼分了一个给张巧花,吃完后又吃了一点儿自家带来的面饼。
那面饼跟何桂香做的一模一样,一看就知是跟林家那老婆子学的。
囫囵吃了些东西垫肚子之后,张巧花对林姝和周野道:“这会儿日头没那么烈了,你们这会儿回村正好。
我等卖完了这几双草鞋,也要回去了。”
周野回道:“不急,阿姝坐廖老爹的牛车回去,时辰还早。”
廖老汉的牛车虽然早早就在城门口等着,但一般是申时末酉时初才会出,这个时候赶集的村民已经陆陆续续地往回走了,现在的确还早。
林姝也道:“三婶,我和阿野先帮你卖会儿草鞋罢。”
张巧花当然说好,“你们不急着回的话,三婶乐得有人陪。”
这有人陪着,一边卖鞋一边闲聊,时间也消磨得快。
其实林姝之前在巾帕铺跟那老板娘说的也没错,她就是从那绣帕子的活计没了之后才琢磨出了正经卖草鞋的营生。
像草鞋蒲扇这些东西,村里人家好多都会做,少有去集市上买的,但她编的草鞋尤为细致,村里便有几家不会编的给她铜板,叫她帮着编两双草鞋。
于是她闲暇时候会编些草鞋,攒一起去镇上卖,但那会儿卖的草鞋跟大多数人编的草鞋一样,根本卖不出去几双。
后来绣帕子的活计没了,实在缺钱,她就灵机一动,去了街市那家鞋铺。
鞋铺里什么鞋都有,连草鞋都比外头的更贵,但铺子里的草鞋编法更牢靠,也更精美。
她再一问价钱,一双草鞋居然能卖到三十文钱,贵的四五十文的都有!
于是她花了一笔钱,去那鞋铺里买了男女两种样式的草鞋,回去后拆了那草鞋自己琢磨编法,结果还真叫她琢磨出来了。
如今那扎实紧致的草编男鞋,还有包头的草编女鞋都是她学着买来的草鞋样子编的,编的一点儿不比草鞋铺里的差。
从那之后,她的草鞋摊子才算真正摆了起来,她也渐渐地从一开始不太会叫卖,变得越来越娴熟。
正如此时,瞅见两个挎着篮子的年轻妇人路过,张巧花张口就吆喝道:“卖草鞋,卖草鞋喽,两位娘子快来瞧瞧我家草鞋,不比草鞋铺里的差咧!”
那两个妇人果真往鞋摊这边瞧来一眼,只是兴致不大,看了眼便走了。
如此吆喝了老半天,有人连看都未曾看一眼,有的倒是询了价,但一听张巧花分文不少立马扭头就走。
眼下日头已经没那么烈了,这出来闲逛的人越来越多,集市迎来了第二波人流高峰期。
可这么多人愣是没有一个来买草鞋的。
张巧花喊得口干舌燥,赶紧喝了口水,叹道:“下回不做包头草鞋了,太难卖了!
原想着天儿越来越热,应当是比从前更好卖,这才多编了几双,没想到全剩着了。
不过一双四十文,叫我买我也舍不得。”
※如?您?访?问?的?网?址?f?a?b?u?y?e?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