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崇祯皇帝那封充满了杀伐之气的“讨逆圣旨”抵达辽西时,李睿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意外。
贺人龙的叛乱,看似突然,实则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
废除卫所,触动的是整个旧军事贵族集团的根基。若没有人跳出来,拼死一搏,那才是不正常的。
而贺人龙,这位在历史上,就以“嗜杀”和“桀骜不驯”著称的边镇悍将,无疑是,最适合来当这只“出头鸟”的人选。
“他这是在,自寻死路。”
总兵府的作战室内,李睿看着沙盘上,那面代表着宁夏叛军的黑色旗帜,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
“大人,”新上任的“镇辽军”总参谋长宋应星,指着沙盘,一脸的凝重,“宁夏,地处西北边陲,距我辽西,足有三千里之遥。我军若要远征,粮草辎重的运输,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而且,”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贺人龙麾下,皆是常年与蒙古人作战的边军精锐,其骑兵之悍勇,不可小觑。
我军虽然火器犀利,但兵力终究有限。
一旦陷入了西北那广袤的沙漠和戈壁之中,被敌军骑兵,不断袭扰,恐怕会重蹈,前朝西征大军的覆-辙啊。”
他的担忧,很有道理。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对西北的征伐,最大的敌人,从来都不是对手的军队,而是那条足以将任何一支大军,都拖垮的,漫长而又脆弱的……后勤补给线。
然而,李睿,却笑了。
“宋先生,”他缓缓地,走到那副,同样巨大的全国铁路规划图前,“你说的都是老黄历了。”
他的手指,在那条,早已全线贯通的“京辽铁路”之上,轻轻地划过。
然后,又指向了,另一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着西方,延伸而去的,崭新的铁路线。
“京大铁路”(北京至大同)。
“陛下,在回京之后,便已按照我们的规划,动用了数百万两的‘抄家所得’,和数十万的‘以工代-赈’的劳工,开始修建这条,通往北疆的钢铁大动脉。”
“如今,”他的眼中,闪烁着,属于总工程师的骄傲,“这条铁路,虽然还未全线贯通,但其东段,从京城,到宣府的路段,已经可以初步通车了!”
“这意味着什么?”
他转过身,看着在场所有,还沉浸在传统战争思维中的将领们,一字一顿地说道: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整个西北战场,都拉到我们最熟悉,也最擅长的‘铁路边’上来打!”
“后勤线太长?”
“不我的后勤线,将永远,只有,从火车站台,到前线阵地的,那短短的数十里!”
“怕被骑兵袭扰?”
“开玩笑!他贺人龙的马,跑得再快,能有我的火车快吗?!”
一场充满了“降维打击”意味的,全新的战争模式,就在李睿那充满了自信的话语中,被清晰地,勾勒了出来!
……
三日后,辽西,锦州港。
数以万计的“镇辽军”士兵,在一片肃穆的军乐声中,登上了早已在此等候的“玄鸟舰队”的运兵船。
他们的脸上,没有远征的离愁,只有一种,即将要去进行一场“武装-游行”般的轻松与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