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早已吹干他的泪水,更多的是麻木和呆滞。
其实自万历朱翊钧开始就全面瓦解了。
由于嫌弃偶然临幸的宫女身份卑微,以“恋爱自由”为由,要立次子朱常洵为太子。
奈何江南文官集团坚守“立嫡立长”的祖制跟礼教与他死磕。
简单来说就是彰显自身“道义代言人”,守住规则的同时制衡皇权,顺便维持“继承稳定”把时局动荡扼杀在摇篮里。
然而,朱翊钧铁了心要有对朝堂“用人”的绝对主导,以打造出完全听命自己的权力班底,减少施政压力,满足在财政跟军事的个人意图。
但是文官集团牢牢把控朝廷补给大权,动用武力只会被说成残害忠良,统治合法性就没了。
所以,思来想去,就只好学点小女人行为,闭门不出...
他的想法就是,你不同意,我就不上朝!我让你们陷入内乱。
反正你们最终的大决策是要靠我裁定的,不同意我就不签,或者拖着...目的就是让你们的体系失灵。
一个失了灵的体系,那么就有人开始思考解决办法了,思考的人多了,还失去了皇帝的权威,那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不知道该听谁的,那就人人都有机会当老大(内阁首辅),党争就开始了。
党争开始,文官集团对自己的压力也就小了许多,不过自己也只能小打小闹。
或者根本打不起来...
只能借文官内部争权,派自己的宦官去在民间捞点油水充实个人金库。
或者寄希望于文官集团内部党争,产生几个党派然后其中的就会有人为了战胜对手,来拉拢自己这个“皇权。”
进而,文官就不会团结一致来逼谏了,会妥协,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这种不上朝的小女人撒气般的行为,带来的结果就是个人的小金库通过“乡绅们的民脂民膏”而充盈。
这算是最好的结果了,因为随着“自由立储”的失败,万历完全丧失了朝中人士力量的自由调动,看似因内部派系斗争的文官集团,却借着万历不上朝的怠政所留下的权力空间,更加牢牢掌控着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