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虽然年纪小,但能连赢两场,足见其本事。
文学一道,并不是年龄大就强,这和天赋有极大的关系。
一些人考到老都是童生,一些人年纪轻轻却能中举,甚至当官,这就是差距。
苏墨白提出的这道问题,他自己是有答案的,而且答案和李钰的一样。
因此听到青衫士子来报信后,便赶了过来。
一路上也了解了双方文斗的情况,不由对李钰有了兴趣。
其实他可以不和李钰比作诗的。
但清澜书院的士子已经连输了两场,如果不能赢回一场,那就太没面子了。
如今他苏墨白便是最后的面子。
只要能赢李钰一场,那么他们就还能保持傲气。
否则堂堂清澜书院,让无数士子都打破脑袋想要进来的地方。
却连蜀中一个孩童都比不过,这要是传出去,必定会让书院声誉大减。
这要是让他们的对头,杭州的萧山书院知道了,不得笑死他们。
况且文人相轻,遇到对手,想要挑战是常有的事情。
众人一听苏墨白要和李钰斗诗,顿时激动。
作诗可是苏墨白最擅长的领域,而且还是书院中最强的。
士子们都摩拳擦掌,觉得找回面子的时候终于到了。
林澈和马致远见这些士子胜券在握的样子,不由摇了摇头。
真不知道你们在高兴什么,待会斗诗输了,可不要哭啊!
却听苏墨白道:“诗词之道,贵在胸怀。”
“北胡屡犯边关,烽烟骤起,你我不若便以‘边塞’为题,各赋七绝一首。”
“一炷香为限,既可切磋诗艺,亦可抒壮怀,如何?”
李钰远在蜀中,并不清楚大景朝对外的情况。
但苏州为江南中心,水运陆路都十分发达,消息传递很便捷。
从去年开始,北胡便不断骚扰大景朝边境,有过几次大规模的战争。
清澜书院中的这些士子对战争也很关注。
甚至还有一些热血的士子,弃笔从戎,要去保家卫国。
苏墨白也有热血,不过他更喜欢用手中的笔来做武器,正好借这次斗诗,抒发他对边关的想象。
李钰自然是没什么意见,他脑海中装着无数的诗词,无论什么题材,什么题目,他都能应对。
“苏兄请。”
李钰拱手,让苏墨白先做。
苏墨白点点头,既然是他提出的比斗,自然应该由他先做。
只是片刻,他便开口吟了起来。
“朔风卷地撼边关,铁甲寒光映月弯。”
“誓扫胡尘清玉宇,凯歌高奏班师还。”
话音落下,顿时一众士子纷纷叫好,脸上露出钦佩之色。
不愧是书院中有名的才子,如此短的时间便写出了这边塞诗。
听着那一片叫好声,苏墨白脸上也露出笑容,对四周拱了拱手,颇有些自得。
边关是什么景象,苏墨白游学时去过一次,印象很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