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各处便陆续响起了动静。
“时候差不多了,该动身了。”柳夫子开口。
李钰、林澈、张书怀、郑仁厚、马致远、高登云六人互望一眼,深吸一口气,提起沉重的考篮下楼。
客栈大堂乃至门外,已是人影幢幢。
许多士子都已整装待发,相识者彼此拱手,互道“蟾宫折桂”,但笑容多少有些勉强。
夜色浓重如墨,但通往贡院的各条大街,已被无数灯笼火把照得亮如白昼。
成千上万的士子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涌出,如同百川归海,朝着贡院汇聚。
街道化为了蜿蜒流动的火光长龙,无数青衫士子的身影在光影中明灭。
李钰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士子。
比起前面的小三科考试,乡试无疑壮观得多。
而且来参加考试的士子年纪也大得多。
李钰看到了不少白发苍苍的老者,走路都费劲了,但还是在家人的搀扶下,蹒跚前进。
还有的老者走三步就要停一下,还有的不断的咳嗽。
李钰也不知该说什么,本该享受晚年的日子,却还要来参加这种高强度的考试。
真是太不容易了。
不过李钰也知道,在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
留给寒门学子的路只有科举这一条。
一旦能中举,后面的命运就截然不同,不仅是自己不同,就连后代子孙也不同。
李钰看看四周,发现像他和林澈这么大年纪的孩童,似乎还没有。
身边尽是青年,中年,老年。
随着人流,来参加乡试的考生终于汇聚在了贡院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