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乡试第二场(2 / 3)

、内科一道。

与第一场考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不同,第二场的考试题目更具实用性。

论一道,是以儒家思想、历史典故或政务理念为主题。

要求考生撰写议论文,考察其逻辑思辨与理论分析能力。

判五道,就是判五件案子。

题目多为模拟现实中的行政或司法场景,要求考生根据大景朝的法律写出裁决意见。

考察考生的法律常识、政务判断与公文规范能力。

这些案件包罗万象,千奇百怪,很多案件甚至超出想象。

这也是第二场考试的重中之重。

如果连案件都判不好,以后真要当官,也是个糊涂官。

至于第3题,考生需从“诏”“诰”“表”“内”四类文体中任选一种作答。

这是对官方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考察。

放在现代来说,就是考察你的公文写作能力。

比如让你替领导写演讲稿,你说你不会,那要你何用。

因此乡试第二场考察的是士子们全方位的能力。

李钰看完题目后,第一题和第三题说白了也是写文章。

无论是议论文还是应用文,对于他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

略微思考了一下,李钰便将第一题和第三题写了出来。

然后誊抄到了答题纸上。

稍作休息后,李钰开始看判五道。

这道题一共要给五件案子写判语。

这些案子中往往案中套案,如果只是单纯地看案子表面,就写判词。

那么得分就不会高。

需要将这些案子全都剖析清楚才行。

前面四件案子,李钰逐句分析,将案件和脑中记忆的律法一一对应。

大景朝的法律十分多,要想将这些律法全部背完,还不能忘记,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对于李钰来说却是最轻松的。

四书五经他背诵后,需要融会贯通,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但律法就不用了,将案子和律法一对照就知道怎么判。

此刻他脑海中记忆的律法,就像是书本一样翻开,他只需要根据索引寻找到对应的判罚条款,写下来就行。

前面四道没有多久时间就完成了。

轮到最后一道。

案子说的是田产纠纷问题。

赵阿氏状告乡绅陈员外。

赵阿氏称:其夫赵大生前因急用,将家中十亩水田‘活卖’于陈员外,得银四十两。

契上书写明‘五年内原价赎取’。

然其夫次年病故。

现赵阿氏辛苦攒足四十两,欲赎田。

陈员外却称,赵大当年并非‘活卖’,而是将此田‘绝卖’于他,并出示一份有赵大画押、中人签字的‘绝卖契’。

赵阿氏坚称从未听闻绝卖之事,指斥陈员外趁其夫病故,将‘活卖契’偷改为‘绝卖契’,欲图吞产。

陈员外则反诉赵阿氏妄图赖账赎田。

双方各执一词,均无其他旁证。

最新小说: 连中六元,满朝文武皆为吾徒 乱世边军:从军功换媳妇开始 被迫rua上偏执大佬后[快穿] 开局亡国:我在岭南当基建狂魔 隋唐:只手挽天倾,我护大隋永昌 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 玄德至水浒 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 边关兵王 我是大明瓦罐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