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会试第一夜(1 / 3)

五经题第一题。

经书“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试论丧葬之礼所以重人伦,而及于春秋谨于礼文之深意。

此事发生在鲁隐公元年,但其根源在隐公之父惠公去世之时。

起因是鲁惠公早已去世,并已下葬。

此时周平王才派使者宰咺来赠送助丧的车马财物,这显然是迟到了,于礼不合。

按照《仪礼》,赠赗应在下葬前进行,以示对逝者的哀悼与对生者的慰藉。

周平王如此做是严重的失礼行为。

更不合理的是,使者同时还送来了给鲁惠公的夫人仲子的赗。

要知道,当时仲子还健在,给活人送丧礼,是极大的不敬和忌讳,被视为“诅咒其死”。

这又是周天子一桩严重的非礼行为。

《春秋》记载这句话看似平淡。

实则记录了周天子同时犯下的“迟缓”与“非礼”两项失礼行为。

孔子以此讥刺周王室礼乐制度的崩坏。

出这道题,要求考生阐述丧葬之礼之所以重视人伦道理,以及《春秋》慎重记载礼制细节的深刻用意。

《春秋》微言大义,回答的时候要小心犯忌讳。

不过李钰对《春秋》的理解早已超乎寻常。

联想到四书题的治国,教化,李钰只是稍微思索了一下,便知道该如何破题了。

趁着现在手还暖和,他在草稿上写下破题。

“此言天王归赗之非礼,实关人伦教化之本。”

将这道题写到了教化上,和四书题的文章相呼应。

承题:盖丧者,人道之终,礼之大节也。春秋谨书其缓与非礼,非独记事,所以讥天王之失道,明礼文之不可紊,以正人伦而厚风俗也。

随后就是洋洋洒洒一篇文章。

写完第一题,李钰并没有誊抄到试卷上,而是看第二道题。

经书

"齐师迁纪郱、鄑、郚

"。试论安土重迁乃生民之本性,而及于强国所以不可恃众暴寡。

这说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力日益强盛,一心想要扩张领土,称霸东方。

其邻国纪国便成了其扩张道路上的首要目标。

齐襄公继位后,决定彻底解决纪国问题,便用武力将郱、鄑、郚三座城邑的居民强行驱逐,然后将这些土地并入齐国。

仅仅过了四年,在齐国的持续压力下,纪国投降成为齐国附庸,没过多久,纪国便彻底被齐国吞并,灭亡。

这道题的重点在‘迁’。

孔子没有说齐国占领纪国的土地,只是说迁移百姓。

意在指出强迫迁徙是极大的扰民害民之举。

真正的王者之政,应爱护百姓,使其安居乐业,而不是恃强凌弱,强迫民众背井离乡。

因此破题和承题应紧扣“重民”与“贬暴”这两个核心。

李钰没有多少犹豫,直接破题承题,一口气将第二篇文章写完。

接着是第三篇,第四篇。

他都是

最新小说: 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开局亡国:我在岭南当基建狂魔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 被迫rua上偏执大佬后[快穿] 拒当血包,七岁妖童考状元 无敌皇子:从边关开始制霸天下! 乱世边军:从军功换媳妇开始 大明:天天死谏,我成千古明君了? 隋唐:只手挽天倾,我护大隋永昌 回到三国做皇帝:我刘禅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