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段长城主要是明代修建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这些城砖都是用糯米浆和石灰粘合的,所以特别坚固,你们看这些砖块,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雨,依然牢牢地粘在一起。
"
"六百多年!
"江宜桦惊讶地摸着城墙,
"那时候没有机械,是怎么把这些大石头运上山的?
"
"全靠人力啊。
"张师傅说,
"据说修建长城动用了上百万人力,很多工匠一辈子都在这里劳作,他们用最原始的工具,靠着肩挑背扛,把一块块砖石运上山。有人说,这长城每一块砖都浸透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
"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年纪最大的秦阿月和最小的江宁竟然成了爬长城的
"主力军
"。
一老一小手牵着手,踏着石阶向上攀登,步伐轻快得让人惊讶。
"奶奶,您慢点!
"江晚担心地跟在后面。
"没事没事!
"秦阿月回头笑道,
"别看我年纪大,在村里天天干活,身体好着呢!这点山路算什么。
"
江宁更是像只小猴子,蹦蹦跳跳地往上爬:
"姐姐,这里的台阶好高啊!但是好好玩!我要数数有多少个台阶!
"
江宜桦忙前忙后地拍照,捕捉着家人开心的瞬间。
他特意找了好几个角度,把长城的雄伟和家人的笑脸一起收进镜头。
"奶奶,宁宁,看这里!
"江宜桦喊道,
"笑一个!
"
秦阿月和江宁同时回头,在长城垛口前露出灿烂的笑容。
阳光洒在她们脸上,背后的群山和长城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秦阿月虽然满头银发,但笑容中透着孩童般的纯真;
江宁的两个小辫子在风中飞扬,眼睛笑成了月牙。
"这张拍得真好!
"江晚看着相机里的照片,忍不住称赞,
"华华,你现在拍照技术越来越好了。
"
爬到第一个烽火台时,大家停下来休息。
站在高处远眺,层峦叠嶂的群山尽收眼底,长城如一条巨龙在群山间蜿蜒前行。春风拂面,带来山间野花的清香。
"真是太壮观了。
"秦阿月感慨地说,
"站在这里,好像能感受到古人在此守卫边疆的豪情,你们听,这风声是不是很像古战场的号角?
"
张师傅继续讲解:
"烽火台是古代传递军情的地方,如果发现有敌情,白天燃烟,夜间举火,相邻的烽火台看到信号后也会立即点燃自己的烽火,这样情报就能快速传递,据说一昼夜就能传讯七百里。
"
"好聪明啊!
"江宁睁大眼睛,
"就像我们现在的手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