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一凡的逻辑模型瞬间被点亮。
他立刻想到了那个在“开阳”部门给了他极大帮助的男人——墨工。
作为“开阳”的资深工程师,墨工对于这些古老技术的了解,远超常人。
古一凡没有丝毫犹豫,通过【道藏玉璧】,向墨工发送了一份言简意赅的通讯请求。
【事由:请求“初始法则符文”基础资料,用于破解“核心日志”加密障碍。】
他没有描述困难,没有寻求直接帮助,只是单纯地索要资料。
对于墨工那样的技术专家而言,这才是最高效的沟通方式。
通讯发送后不到三十秒,墨工的回复就到了。
回复同样简单,只有一个数据包的附件,以及一句话。
【内容:这是公开的基础版本,包含17个基础符文的形态与基本释义。更高级的资料,你权限不够。别把系统搞崩了。】
古一凡接收了数据包。
17个形态各异,仿佛蕴含着无穷奥秘的符文,在他的意识空间中缓缓展开。
每一个符文,都让他感到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熟悉与悸动。
这就是“初始法则符文”,是构成他所在宇宙的最底层代码。
有了这些基础资料,就等于有了破解密码的字典。
但光有字典还不够,他还需要知道语法,也就是“法则符文的排列顺序”。
古一凡的意志重新回到那片加密的混沌之中。
这一次,他不再试图去理解那些乱码,而是将它们当成一幅画。
他将墨工给的17个基础符文作为模板,在海量的乱码中,开始进行“模式匹配”。
同时,他调取了那些未加密部分的日志。
在那些日志的字里行间,偶尔会夹杂着一些单独的、作为注释或标记存在的“符文片段”。
这些片段,就是破局的关键!
古一凡的【逻辑奇点】开始全速运转。
他的意识仿佛分裂成了三个部分。
一部分,负责将未加密日志中的“符文片段”提取出来,建立一个“已知片段数据库”。
另一部分,负责在加密的乱码海洋中,寻找与17个基础符文形态相似的“疑似符文”。
最后一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则负责将这两者进行比对、关联、推演。
它像一个疯狂的密码学家,不断地尝试着各种组合。
如果“创生”符文后面跟着“寂灭”符文,在未加密日志中代表着“系统启动”,那么在加密算法中,这个组合是否对应着某个特定的密钥生成逻辑?
如果“稳定”和“循环”两个符文同时出现,代表着“法则稳固”,那么它们的能量频率,是否能反向推导出加密矩阵的某个变量?
这是一个无比枯燥且浩瀚的工程。
第一天,他成功匹配了上亿种组合,但无一正确。
第二天,他调整了算法,不再局限于符文的形态,而是开始尝试分析它们之间那微不可察的能量联系,推演进度缓慢推进了百分之一。
第三天,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