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无比激动的胡老三(1 / 5)

胡老三自告奋勇,准备前往朱煐府邸。

他是北边的商贾,众人对其底细也不清楚,只是晓得做着粮食生意,做的很大。

胡老三最不乏的就是冒险精神,据说他年轻时三起三落,机缘巧合才成了今天的胡老三,做了这么大的买卖。

胡老三家大业大,不过却只有一个儿子,是家里的独苗苗,他对这个儿子可以说是无比看重,花了重金聘请了老师,是曾经在国子监就读过的一个学生,后来科举接连不中心灰意冷发誓不再科举。

可即便是这样的人才,也花了胡老三好大的心力和功夫。

钱财之类的还好说,主要还是读书人的傲气,但凡是有些气节的读书人,哪怕商贾给钱,也是不太愿意教授商贾家的儿女的,这样显得很掉价,堂堂读书人,当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为了钱去教商贾之子?是为读书人所不齿!

胡老三好说歹说,给钱还低三下四地拜访,这才让对方感受到了重视,决定收这个钱教他的儿子。

当然,这读书人中也不乏见钱眼开之辈,可胡老三却也是有脑子的,他不愿意这样的人来教自己的儿子,他希望儿子成的是顶天立地的读书人,胸中有浩然正气,而不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眼里只有银子。

因为胡老三觉着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趋炎附势,眼里只有银子,他看不起自己,所以不希望儿子会变成自己这样的人。

在胡老三看来,学生是会像老师的,老师要是品行不端,那学生就会跟着有样学样,他要给儿子找的老师,必须德才兼备!

而如此一来,问题又回到了最初,德才兼备的读书人,看不上商贾啊!

人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

大明的读书人和后世的读书人可不同,这区别可大了去了,大明的读书人要是真有本事,不说参加科举高中什么的,你但凡只要是个秀才,那在大明生活都能生活的颇为滋润。

只要你是秀才,你的田地就可以免收田税,哪怕你自己不种地,你完全可以将这地给别人中,然后收少一些的租子,你依旧有赚头,也有的秀才就出个名头,让人将田地挂靠到自己的名下,抽取少量的租金,什么也不用做就有钱入账。

同时这个时代能识文断字的都是少数,更别说有秀才之名的了,少数意味着稀缺,稀缺意味着有价值!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你的稀缺性往往就代表了你在这个社会上的价值以及你所能获取的报酬。

无论是给人写信还是教人读书,秀才的身份都获得一笔不斐是收益。

至少对于大部分的秀才而言,但凡不是清高到极致的,吃喝大抵是不愁的。

而吃喝不愁也就意味着他们有着不为金钱折腰的资本!毕竟这有钱难买也高兴啊!

正是因为胡老三找过,所以他才明白,一个德才兼备的老师,对于一个商贾之家而言有多么难找!

他做梦都想给儿子找个好老师,让儿子能够在日后成为一个有用的读书人,能不像自己一样走到哪里都被人鄙夷,指指点点,胡老三明白,哪怕自己有钱,哪怕是明面上自己与各地官员觥筹交错,哪怕人家人前对自己客客气气,可眼神中藏着的那一抹鄙夷,他看得分明,背地

最新小说: 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被迫rua上偏执大佬后[快穿]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 回到三国做皇帝:我刘禅称霸世界 无敌皇子:从边关开始制霸天下! 大明:天天死谏,我成千古明君了? 隋唐:只手挽天倾,我护大隋永昌 乱世边军:从军功换媳妇开始 拒当血包,七岁妖童考状元 开局亡国:我在岭南当基建狂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