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勋臣们行礼之后,朱载坖问道:“诸位赋闲多日,可还能够为国效力啊?”
这可是难得获得差遣的机会,这些勋臣们当然不会放过,纷纷向朱载坖表达忠诚,朱载坖说道:“卿等就是与国同休的勋臣,朕从不怀疑卿等的忠诚,但是忠不忠,还是要在事上见的。”
在简短的召见了这些勋臣们之后,朱载坖就下达了上谕,崇安侯谭国佐升南京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加南京守备,总督南京京营,其余的各位勋臣,也都安排到了在京营之中的带俸,虽然没有安排他们直接掌兵,但是一旦经过考验,朱载坖肯定会将他们转正的,这点他们也是很清楚的。
而在朝廷之上还在为了到底征不征收工商税而争论不休,但是整个大明北方的军队已经开始集结了,而且是在完全越过了兵部的情况下进行了,所以的调动都是依据朱载坖的上谕进行了,这些人还在为此事吵嚷不休,但是在首辅张四维的府上,兵部尚书王崇古和首辅张四维这一对甥舅正在书房谈话。
张四维对王崇古说道:“陛下的忍耐恐怕已经到了极限了,这些日子就会有结果的,秋操之后,就会见分晓的。”
对于张四维判断,王崇古也是认可的,他是兵部尚书,这些日子里他仔细查看了朱载坖所发布的每一条上谕,得出的结论是很吃惊的,现在的兵部,对于朱载坖这个皇帝来说,已经不太重要了,这次朱载坖的秋操,实际上是在检验朱载坖对于军队的控制能力。
没有兵部的命令,甚至没有内阁的副署,所有的兵马调动、将官选任,军储调拨,完全都是朱载坖的上谕,勋臣们和各地的总兵、都司接受朱载坖的上谕之后,没有任何的迟疑,甚至都没有一个人去询问下兵部为什么没有下达命令,在收到了朱载坖的上谕之后,就整顿兵马,向上谕所指定的地点前进,这对于大明前代的几位皇帝来说,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这是太祖、成祖才能够做到的事情,兵部已经丧失了对于官军的控制权。
王崇古对张四维说道:“过几日老夫也上疏乞休了,这本兵,也无甚意思。”
对于王崇古的决定,张四维并不稀奇,其实之前在张四维上任首辅的时候,不少的科道言官就已经上疏,认为王崇古不应该再担任本兵了,舅舅当兵部尚书,外甥当首辅,这在大明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这太危险了,王崇古年岁也大了,所以之前也上疏请辞,但是朱载坖没有准允,现在王崇古已经明白了朱载坖的意思,朱载坖要调动官军,根本不需要兵部的配合,有没有兵部尚书,对于朱载坖来说,根本不重要,王崇古看明白了朱载坖的意图,朱载坖在检验自己对军队的掌握能力。
这是朱载坖对于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