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现在大明的司法实践当中,主要发挥作用的就是律和例,但是令和诰仍旧具备法律效力,这点是不容否认的,往往在有些时候,将令和大诰作为一种政治工具来使用,这点确实是朱载坖也很头疼的事情,在和内阁商量之后,朱载坖决定颁布诏书,规定各种文书的适用范围,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以大明律和大明律例集解作为裁判的依据。
对于令,则予以废除,而对于大诰,则以诏书的形式宣布其不为例,也就是在审判过程中不作为参考,同时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也要定期对于大明律和大明律例集解予以修订,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对于现在来说,主要是商律的修订,由于现在大明商业的发展,使得原本的大明律已经不能够在处理纷繁复杂的商业纠纷和各种经济犯罪了,朱载坖命令律例馆将大明律中的户律予以修订,分为两卷,即户律和商律,同时也要相应的修订大明律例集解。
而在劳堪的主持之下,大明这次的大计也收官了,虽然有申时行等人的竭力调和,但是劳堪所主持的大计仍旧黜退了大量的官员,翰林院、科道等都是重灾区,还有一批官员被送都察院惩办,而在杨继盛致仕之后,朱载坖以劳堪为左都御史,温纯为右都御史,主管监察。
朱载坖在端阳大朝会露了一次脸之后,就再度回到西苑,朱载坖现在关心的主要是和西洋三国的调停事宜,罗万化和陈经邦主持的调停仍旧进展缓慢,虽然佛郎机现在已经答应了同意尼德兰独立,但是在具体的疆域划分问题上,三国仍然是争执不小,佛郎机仍旧要求在原尼德兰的领地上占据大量的土地,而尼德兰则是希望将佛郎机全部驱逐出去,而英吉利也不希望佛郎机在尼德兰拥有领土,这样话对于他们也是不利的,双方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不下,导致调停进展缓慢。
朱载坖对于这样的调停也开始逐渐有些失去耐心了,大明这么费力的进行调停,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海上贸易的畅通,同时从这三国手中获取海图,现在调停进展缓慢,朱载坖决定亲自干预此事,朱载坖谕令罗万化、陈经邦,改变对于三国的立场,要明确表明大明的态度。
对于佛郎机,朱载坖的态度也是很明确的,尼德兰的独立必须得到保障,但是现在佛郎机所要求的领土过大,尼德兰无法满足,大明也不能坐视佛郎机继续对尼德兰构成威胁,作为大明的盟友,大明有义务保障尼德兰的独立,所以朱载坖以上谕的形式裁定,佛郎机可以在尼德兰拥有部分土地,但是佛郎机所拥有的土地和在尼德兰的驻军不能够威胁到尼德兰的独立,佛郎机必须减少在尼德兰的土地要求。
如果佛郎机不能满足条件,那就只能战场上见分晓了,大明水陆官军相关倾尽全力支持尼德兰,履行同盟义务,剥夺佛郎机在南洋的所有殖民地,断绝和佛郎机的贸易往来,同时还会帮助尼德兰和英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