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站的小会议室里,晨光从窗棂漏进来,在青砖地上拼出细碎的光斑。
三十多个老人坐得满满当当,前排的藤椅是特意从活动中心搬来的(怕老人们坐硬板凳累),过道里加的小马扎上,还沾着点昨天晒的艾草末——那是李奶奶带来的,说“熏熏蚊子,大家坐着舒服”
。
小棠站在台前,白大褂的袖口卷到小臂,露出手腕上的红绳(那是她刚学认药时,苏怀瑾送的平安绳)。
身后的投影幕布上,是她前晚画到半夜的卡通经络图:肾经用蓝色线条标着,每个穴位都画成小太阳,旁边注着“按了有力气”
。
“今天咱们不讲复杂的,就说‘怎么能少摔跤’。”
小棠拿起桌上的枸杞枝(刚从药圃剪的,带着嫩叶),“中医说‘肾主骨’,肾气足了,腿脚就像老槐树,扎根深,风刮不倒;肾气虚了,腿就软,像没扎牢的篱笆,容易晃。”
她把枸杞枝插进桌上的小花盆,枝桠稳稳立着,“你们看,根扎得稳,枝子才不晃。”
72岁的王阿姨在底下接话,银镯子在桌沿磕出轻响:“我家老头子就是,前阵子摔了一跤,医生说‘骨头脆’,原来跟肾有关系?”
她手里的笔记本已经画了半页,页贴着小棠给的薄荷贴(说“记东西时闻闻,脑子清楚”
)。
“对呀。”
小棠搬来张木椅,先站着踮了踮脚,脚跟落地时轻得像踩棉花,“我教大家个‘踮脚操’——每天早上站着踮三次,每次3o下,脚跟落地轻点,别震着膝盖。
要是觉得站着累,坐着踮也行。”
她坐下演示,膝盖并拢,脚跟慢慢抬起又落下,“这动作看着简单,却能健肾,比吃那些贵的保健品管用多了。”
李奶奶跟着踮,嘴里数着“1、2、3”
,银随着动作轻轻晃:“哎?还真有点酸,像有人在腿肚子上挠痒痒。”
旁边的张老伯也跟着试,踮到第五下就笑:“这比在公园遛弯省劲,我明天早上在阳台就能练。”
小棠看着老人们认真的样子,忽然想起自己刚学认药时,苏怀瑾也是这样,用当归根须比喻“气血像根须一样要通”
。
她把“踮脚操”
的步骤写在黑板上,字写得大而圆:“1站坐稳;2脚跟抬至最高点(像踩在小石子上);3慢落(别砸地)”
,旁边画了个小人踮脚的简笔画。
第二天下午,会议室的人更多了——王阿姨把女儿也带来了,说“让她也学学,别总盯着手机”
。
阿凯站在台前,手里举着个膝盖模型(是陆则衍从医院借来的,关节处能活动),模型上的“膝眼穴”
被他用红笔圈了圈。
“膝盖疼的叔叔阿姨看过来。”
阿凯屈起自己的膝盖,指腹按在膝盖下的凹陷处,“这两个小坑叫‘膝眼穴’,按的时候用拇指肚按,别用指甲掐——就像给生锈的合页上油,按到有点胀,关节就灵活点了。”
他转动手里的模型,关节处出“咔哒”
声,“你们看,这模型关节锈了就转不动,咱们的膝盖也一样,得常‘上油’。”
周老伯坐在第一排,手里的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