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的阳光斜斜切进社区活动中心,把靠窗的长桌照得亮堂堂的。
桌子上摆着十几部手机,像一群蜷着的小兽——张老伯的手机屏幕裂了道斜纹,像冻住的冰痕;李奶奶的手机背面贴满卡通贴纸,小熊和桃花挤在一起;王爷爷的手机套是深蓝色的,边角被磨得亮,据说是儿子淘汰下来的旧机型。
小郑刚把“大字版操作手册”
摊开,纸页哗啦啦响。
她特意穿了双米白色软底鞋,走在水磨石地上没一点声响,方便在桌子间来回走动。
手册每页只印一个步骤,字大得像小孩写的毛笔字,配的照片是她自己当模特——拍“如何拍舌苔”
那页时,她张着嘴,舌尖轻抵下齿,旁边用红笔标着“就像咬着片苹果,别把舌头卷起来哦”
。
“小郑啊,”
张老伯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慢慢点,像捏着枚绣花针,指腹把屏幕按出淡淡的印子,“这个‘痰湿体质’后面的茯苓粥做法,能不能存起来?我这记性,转头就忘。”
他戴着老花镜,镜片把眼睛放大了些,透着点不好意思的慌张。
“能!”
小郑俯下身,梢差点碰到老伯的手背。
她握着老伯的手指,慢慢划到屏幕右下角的星星图标:“您看这个星星,点一下,就像把爱吃的糖揣进口袋里——下次点开‘我的收藏’,就能找到啦。”
她的声音放得很轻,像怕惊着什么,“您自己试试?”
张老伯的手指在屏幕上顿了顿,慢慢按下去。
星星图标从灰变亮的瞬间,他眼睛亮了亮,像见了糖的孩子:“亮了!
亮了!
这就存上了?”
小郑刚点头,他又赶紧点开“我的收藏”
,看见茯苓粥的图片安安稳稳躺在里面,才松了口气,抬手抹了把额角——其实屋里并不热。
这样的“教学课”
已经开了五周。
张老伯学了三次,今天终于能自己找到“预约挂号”
的入口。
他手指在“周三上午”
那栏点了又点,确认预约成功后,突然举起手机,对着镜头给远在深圳的儿子视频。
“你看!”
镜头有点晃,能看见他鼻尖上的汗珠,“我自己约上苏医生了!
不用你操心了。”
他把手机转了转,照向桌上的手册,“小郑教得好,说‘老年人别久坐’,我现在每天去公园走两圈,比你妈还勤!”
视频那头传来儿子的笑声:“爸,你比我还会用手机!
下周我带孩子回来,你教他用?”
张老伯笑得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花:“教!
我现在是‘手机达人’!”
弟子们渐渐摸出了老人们的偏好。
小棠现,“节气养生”
板块最受欢迎——李奶奶总捧着手机看“雨水节气祛湿”
的视频,看一遍记不住,就用老年机给小棠打电话:“小棠啊,那个薏米粥要放几颗红枣?我怕放少了苦。”
这天李奶奶来上课时,特意带了个保温杯,里面是刚煮的薏米粥。
她倒出一小碗给小郑:“你尝尝,按视频里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