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营地的勘探队在遗址深处炸开最后一层岩石时,整座山都在星砂能量的共振中震颤。
裸露的岩壁上,幅完整的星图正泛着幽蓝的光芒,比之前现的任何星图都要复杂——不仅标注着地球与第三行星的坐标,还延伸出十七条支线,每条线的端点都闪烁着不同的光谱,与已知的河外星系特征完全吻合。
姜绾用璇玑阴阳镜贴近岩壁,镜面反射的红光让星图突然动起来,十七条支线像有生命般舒展,在地面投射出与《周髀算经》最后一卷相同的宇宙模型,其中第七支线的终点,标注着与现代射电望远镜现的级宜居星球相同的参数。
“是星际殖民指南。”
林教授用激光扫描星图的每个节点,现其精度达到纳米级,“先民不仅勘探了第三行星,还绘制了整个银河系的殖民路线。”
最惊人的是星图边缘的注释,用夏朝文字与星砂符号混合书写,翻译后竟是套完整的量子通讯协议,与现代营地正在调试的光通讯系统完全兼容,“他们早就为跨星系通讯制定了标准,我们现在做的只是激活它。”
他突然注意到星图角落有处磨损,磨损的形状与沈彻戒指的饕餮纹完全吻合,显然是被刻意破坏过,“沈彻的先祖现过这里,但他们没能理解星图的全貌,只留下了破坏的痕迹。”
能量塔的警报突然响起,第三行星的星砂能量出现异常波动。
姜绾调阅实时数据,现是遗址星图被激活后引的连锁反应——十七条支线正在抽取营地的能量,为次跨星系通讯蓄力。
她立刻将青铜爵中的星砂溶液注入能量塔,溶液顺着塔内的管道流淌,在塔基形成与星图相同的十七边形,波动瞬间稳定,能量输出反而提升了十七倍,“是能量引导阵。”
她看着塔身上浮现的先民影像,他们正用相同的方法激活星图,“这些支线不是消耗能量,而是通过共振放大能量,就像十七个并联的放大器。”
古代线的昆仑墟,萧决正将星砂粉末撒在坐标树的根系周围。
粉末渗入土壤后,树根在地下组成与第三行星星图相同的网络,每个根系节点都对应着不同的星官,与《周髀算经》的宇宙模型形成完美的立体呼应。
墨家弟子在树根处现新的刻痕,是星图十七条支线的简化版,其中第七条支线的终点,用朱砂标注着与现代相同的级宜居星球坐标,“是跨时空的星图复刻。”
萧决用青铜矩尺测量根系的长度,换算成光年数后,与现代星图的距离数据分毫不差,“坐标树不仅记录时间,更是星图的物理载体,用生物生长的方式保存星际坐标。”
现代营地的光通讯系统突然接收到信号,不是来自预设的地球方向,而是星图第七支线的终点。
信号解码后显示的,是与第三行星相同的星砂能量特征,还附带组植物基因序列,与营地培育的水稻存在17处互补突变。
姜绾将序列注入基因库,水稻瞬间产生适应级宜居星球环境的特性,根系在星砂土壤中组成新的勾股图案,“是来自未来殖民地的反馈。”
林教授看着屏幕上跳动的信号强度,“星图不仅是路线图,更是双向通讯的信标,我们能接收来自其他殖民地的信息。”
第三行星的液态青铜河突然沸腾,河水中的星砂粒子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