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但当实验进行到第三日,装置突然释放出432h的共振波,与殉葬坑骸骨的齿轮频率形成干涉,参与实验的志愿者体内突然浮现出与竹简小人相同的红色纹路,“是能量过载的预兆。”
姜绾团队通过监控看到这一幕,突然明白《祀典》中“过祀则鼎裂”
的警告,正是指生物能转化的危险临界值。
墨家弟子在竹简的末端现了一行被刮去的字迹,通过红外扫描,“昆仑墟天枢,需九祀能量方启”
的字样渐渐显现。
姜绾将九祀换算成现代单位,正好等于“传承号”
飞船往返参宿四所需的能量总和,而能量的输送路径,与现代卫星拍摄的昆仑墟峡谷能量网完全吻合。
“不是祭祀,是充电。”
她突然想起青铜方舟的能源核心,核心的容量参数与九祀能量恰好匹配,“365人牲祭,是启动方舟的钥匙。”
现代线的粒子对撞机在模拟九祀能量时,屏幕上突然跳出与《祀典》相同的警告:“气溢则蚀骨,三载而形销。”
林教授立刻查阅殉葬坑骸骨的检测报告,现所有骸骨的骨密度变化,都符合氦-3能量腐蚀的特征,且腐蚀程度与祭祀次数成正比。
“那些骸骨不是祭品,是能量过载的牺牲品。”
他对比骸骨的存活年限,与警告中的“三载”
完全一致,“《祀典》不仅是操作手册,更是血泪写成的安全指南。”
古代线的青铜鼎出第三声鸣响时,365个人形轮廓突然塌陷,露出地下的青铜管道。
管道中流淌的星砂溶液,在烛光下呈现出与参宿四相同的橙红色,而溶液中的微生物,正以与齿轮相同的频率分裂繁殖。
姜绾将萧决的血液滴入管道,溶液突然沸腾,管壁浮现出与现代实验室相同的二进制代码,代码的校验位正是“祀典”
二字的ascii码,“是跨时空的能量协议。”
她看着代码自动组成的星图,与“传承号”
的预定航线重叠度达97。
两条时空的《祀典》解读在此刻形成闭环。
古代竹简的能量公式与现代的氦-3检测数据共享同一套物理法则,365人牲的筛选标准与a型血志愿者的基因特征证明生物适配性的延续,而九祀能量的记载则揭示了青铜方舟的动力来源。
姜绾望着屏幕上重叠的古今能量曲线,突然明白这卷典籍的真正意义——不是宣扬人牲祭祀的残酷,而是用先民的牺牲记录下能量转化的规律,让后人既能利用这份力量,又能避免重蹈覆辙。
当现代队的能量模拟达到九祀阈值,屏幕上突然弹出与竹简相同的星图,图中地球与参宿四之间的航线被标注为“安全通道”
,而通道的维护参数,与365人牲的平均心率完全一致。
林教授将参数输入“传承号”
的导航系统,飞船的引擎效率瞬间提升37,这个数值与昆仑山异常磁场的强度倍数分毫不差,“《祀典》的终极秘密,是用生物节律稳定星际通道。”
他看着系统自动生成的船员筛选标准,与《人牲簿》的筛选条件惊人地相似,只是将“牺牲”
换成了“适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