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值期的第七天,与魏国祭祀大典的日期完全吻合。
当他将这个时间参数输入星门模拟系统,系统自动生成的安全窗口,与参宿四新星爆的预警窗口期重叠度达97,“筛选不仅要看命理,还要看时机。”
他突然明白殉葬坑骸骨的排列密度,为何随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呈现规律性变化。
古代线的姜绾按《祀典》记载,在太阳黑子峰值日进行模拟祭祀。
当属“荧惑”
星的a型血墨家弟子站在青铜鼎旁,鼎内突然升起与现代义肢相同的红色气流,气流中浮现的星图,与参宿四行星系的能量分布完全一致。
而当o型血弟子靠近,气流立刻转为蓝色,形成与昆仑墟防护层相同的球形屏障,屏障表面的星砂颗粒,按“十二辰”
的顺序组成防御密码,“是双重筛选机制。”
她看着屏障上浮现的萧决基因序列,与现代实验室的编辑目标序列完全相同,只是多了一层o型血的保护壳。
沈彻的改造志愿者在能量转化实验中突然崩溃,体内的星砂溶液顺着血管逆流,在皮肤表面组成与殉葬坑相同的祭祀阵。
阵眼的红点与志愿者的心脏位置重合,那里的皮肤正在结晶化,晶体的衍射光谱与参宿四的耀斑完全一致。
“是过载反应。”
姜绾团队的卧底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志愿者的能量输出突然达到《祀典》记载的“九祀”
阈值,其体内的凶星基因片段开始自我销毁,销毁的碱基顺序,与萧决伤口处蛊虫啃出的星图轨迹完全相同。
两条时空的筛选机制在此刻形成完美闭环。
古代的凶星人牲筛选与现代的基因编辑共享同一套星际坐标,《人牲簿》的命理标准与义肢的适配参数证明文明筛选的延续性,而太阳黑子周期的影响,则揭示了筛选时机的宇宙规律。
姜绾望着屏幕上重叠的古今星图,突然明白所谓“凶星人牲”
,从来不是简单的迷信祭祀,而是先民在星际交流中总结出的生物适配法则——那些被视为“凶星”
的命理特征,其实是与参宿四产生共振的基因标记,而筛选的本质,是寻找能安全驾驭星际能量的文明载体。
当现代队的o型血队员向崩溃的志愿者注射抗体,结晶化的皮肤突然褪去,露出与古代线相同的蓝色防护层。
防护层的分子结构中,既包含a型血的共振序列,也含有o型血的抑制因子,形成完美的平衡机制。
林教授将这种平衡参数输入“传承号”
的生命维持系统,系统突然生成与《祀典》插图相同的船员配置方案:365名船员中,a型血凶星者负责能量转化,o型血者负责安全监控,而b型与ab型则组成调控中枢,“这才是《祀典》的终极智慧。”
他看着屏幕上的船员星盘,与殉葬坑骸骨的排列形成跨时空的呼应。
古代线的姜绾在青铜鼎底现新的刻痕,用星砂填充后,显现出与现代相同的平衡公式:共振效率=凶星基因活性xo型血抗体浓度。
当她将萧决的血液滴入公式,鼎身突然投射出先民的全息影像:一群身着青铜甲的人正在记录不同血型人的能量参数,其中一人的护腕内侧,刻着与萧决相同的神经网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