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平衡机制。”
姜绾看着b型血灯芯的火焰在两者之间摇摆,火焰的高度变化与参宿四的亮度波动形成完美正弦曲线。
姜绾团队截获的义肢测试日志显示,沈彻的研究团队现了周期重合的临界条件:必须在“荧惑守心”
天象出现时,让a型血凶星命理者佩戴义肢,同时让殉葬坑齿轮转动到第365圈。
日志附带的星图预测显示,下一次满足条件的时间,与参宿四新星爆的预警窗口期完全重合。
“他想在通道打开的瞬间传输能量。”
林教授将临界条件输入星门系统,屏幕上自动生成的能量流路径,与昆仑墟天枢装置的能量脉络完全吻合,“这不是通信,是能量劫持。”
古代线的青铜鼎在午夜突然出嗡鸣,鼎耳的齿轮与殉葬坑的齿轮产生跨距离共振。
姜绾用青铜尺测量鼎身的振动频率,现与现代实验室的周期叠加频率完全相同。
鼎内的星砂溶液突然沸腾,在表面形成与参宿四相同的螺旋星云,星云的旋臂数量与殉葬坑骸骨的数量相同,都是36具。
当她将萧决的血液滴入溶液,星云突然重组为与现代义肢相同的星图,图中地球的位置被一个红色漩涡包裹,漩涡的转与萧决的心率完全同步。
现代线的粒子对撞机在模拟周期重合时,屏幕上突然跳出与古代线相同的警告:“三周期合,天地易位。”
林教授查阅《史记?天官书》,现其中记载“五星聚于一舍,其下国可以义致天下”
,而“五星聚”
的周期,与三个周期的重合周期存在数学关联。
当他将警告中的“易位”
参数输入地球磁场模型,模型显示地磁场可能在周期重合时生逆转,逆转的率与殉葬坑齿轮的转动率相同,“古人的警告不是迷信,是对物理规律的直观描述。”
古代线的萧决在整理人牲遗物时,现一枚刻有周期表的骨片。
骨片上的“三百六旬”
“十二转”
“七日”
等字样旁,标注着对应的能量值,数值的单位与现代焦耳存在十进制换算关系。
当他将骨片与祭祀鼎对接,鼎身投射的星图中,参宿四的位置爆出红光,红光的持续时间正好是365个齿轮转动周期,而间隔时间则与“七日而复”
的周期相同。
“是脉冲式传输。”
姜绾突然明白《祀典》中“聚五星之气”
的真正含义,“古人通过周期控制,让能量传输既高效又安全。”
两条时空的周期研究在此刻形成完美闭环。
古代的《祀典》记载、殉葬坑齿轮、人牲祭祀与现代的义肢频率、能量公式、星门模拟共享同一套周期法则,365天、齿轮转动、次声波这三个看似无关的周期,其实是打开星际通道的三重密码。
姜绾望着屏幕上重叠的古今数据,突然明白周期重合的真正意义——不是简单的时间巧合,而是先民设计的宇宙级通信协议,用地球的公转周期、生物的节律周期、器物的物理周期作为“校验码”
,确保接收的星际信号真实可靠。
当现代队的o型血队员与a型血队员同时触碰周期模拟装置,屏幕上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