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纺织厂的妙用(1 / 3)

而且目前,十个皇家军事学院正在以每个月一个【大明帝国陆军营级部队】的训练度满负荷训练军队;

他那耗费700余万两白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火力恐怖的四个整编军团(十万人),预计在来年三月便可成型。

在朱由校看来,这样的十万人,已足以在当世任何一片大陆上摧城拔寨,奠定霸权!

然而,相比起的军事力量,朱由校此刻更感兴趣,或者说更着眼于未来的,是系统面板上新解锁的钢铁厂与纺织厂!

这两座看似不起眼的工业设施,在他眼中,却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经济利刃”

与“工业脊梁”

,是他用来撬动东南沿海富庶之地、重塑蒙古草原格局的关键支点!

大明作为≈bp;16世纪末至≈bp;17世纪初的当世冶铁大国,据后世学者估算,万历年间全国生铁年产量已达≈bp;40万吨,这一数字不仅远欧洲诸国总和,更相当于≈bp;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初期的铁产量规模,堪称当时全球冶金业的“巨无霸”

然而,这一“冶铁帝国”

的光环下,隐藏着生产模式的深层缺陷:其产业形态极度分散且技术停滞于传统框架:全国数万座冶铁炉中,以上是佛山石湾、遵化铁厂周边的“土法小高炉”

,单炉日均产铁仅数百斤,且依赖人工鼓风(多为皮囊或水力风箱),炉温难以稳定控制。

这种粗放模式直接导致“铁质参差、杂质盈炉”

:山西阳城产铁含硫量常≈bp;3,铸造的铁锅易脆裂;广东佛山虽以“广铁”

闻名,却因木炭燃料供应不稳定,年产量波动可达≈bp;30以上,丰年能产铁≈bp;3万吨,歉年则不足≈bp;15万吨。

更关键的是,优质钢材的极度匮乏成为军工与器械展的“致命瓶颈”

明朝虽掌握比较先进的“灌钢法”

,但受限于小作坊生产,难以批量炼制含碳量均匀的高碳钢;

特别是万历年间仿制的欧洲“红衣大炮”

,因炮管钢材韧性不足,多次在试射中炸膛,迫使工匠不得不加厚炮壁,导致重量增加,严重影响机动性;

而在甲胄制作中,因优质熟铁稀缺,北方边军的“柳叶甲”

常以低碳铁拼凑,防护力较宋代“冷锻甲”

下降近半。

这种“大而不强”

的悖论,恰是大明手工业文明的缩影:庞大的产量依托于人口红利与传统技艺的积累,却因缺乏技术革新动力与规模化组织能力,始终未能突破“量增而质滞”

的困境,最终在≈bp;18世纪后被欧洲的冶金革命逐步越。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系统钢铁厂的出现,将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它具有先进成熟的冶铁技术,使用焦炭替代木炭,炉温突破≈bp;1500c,导致系统的生铁量激增;

而且使用后世18世纪才使用的“搅炼法”

和“反射炉”

等技术,实现大规模、标准化、高质量的钢铁生产。

重点是这种技术还可以通过本土工匠的研究实现

最新小说: 斩神:等等!大夏怎么全是神? 娘胎开始逆袭,出世即无敌 斗罗:唐昊弃养,我蓝银封王 我泱泱华夏纵横多元宇宙 全球穿越:我能听见异植心声 别叫我恶魔任杰卫平生 斗罗之玄天传奇 斗罗:从火影归来的霍雨浩 星际叛徒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