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陶慧宗兴奋之余顿生“莫名的好感”。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陶慧宗就有意无意地向汪填海靠近,而汪填海也颇为欣赏陶慧宗的才华和能力,两人关系日益密切起来。
后来,陶慧宗因与农会的冲突,脱下军装投身教育。
卢沟桥事变后,陶慧宗受常凯申的邀请,辞去北京大学教授之职,加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五组,专事国际宣传,从此脱离讲堂步入官场。
此时的陶慧宗还是主战派。
然后随着国土逐渐沦丧,国军节节败退,陶慧宗对常凯申大为失望,常常借酒浇愁,更不时地站在国党副总裁、国防最高会议主席、国民参政会会长汪填海的一边,在“指责”常凯申的同时,对汪填海推行的“和平路线”拍手叫好。
然后,便是一头扎进了汪氏所谓之和平救国运动中去了。
程千帆揣测,莫非是参加汪氏与日本人的谈判,见到《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的真正内容后,陶慧宗意识到汪氏所谓之和平救国,实际上是彻头彻尾的卖国汉奸行径,所以陶慧宗幡然醒悟?
他不知道答案。
对于陶慧宗与高庆武愿意悬崖勒马,并且成功盗取《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他是振奋的。
戴春风交给他一个任务,成功的将陶慧宗以及高庆武,最重要的是将两人以及《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安全、完整的送出上海。
确切的说是离沪赴港。
程千帆皱起眉头,他在思考,思考如何将此二位汪氏重臣安全送出上海。
海路?
还是空中?
程千帆从衣柜暗格取出电台,即刻向重庆戴春风回电。
……
陶府。
高庆武从后门秘密抵达,与陶慧宗秘密商议。
“我们必须尽快离开上海。”陶慧宗说道,“我们没有在《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上签字,尽管我们已经做出了补救,不过,汪先生那边瞒不了多久的。”
“是的,必须撤离,必须尽快走,最好是天亮就走。”高庆武也是神情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