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徐川的计划听上去简直疯狂。
至少在龙腾看来是这样的。
完全化的改造火星,让其变得和地球一样适宜人类的居住。
且不说能否做到,光是这份规划,就足够匪夷所思了。
甚至可以...
###星际探测器的进一步突破与未知生命的初步接触
在经历了剧烈能量冲击之后,徐院士团队迅速调整了探测器的轨道,并重新分析了收集到的数据。他们发现,这次能量冲击并非完全不可预测,而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被规避的。通过深入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大胆假设:这种能量波动可能是一种防御机制,旨在保护某种未知的生命形式或技术设施。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团队决定改变探测器的任务模式。原本以被动接收信号为主的探测器,现在将尝试主动模拟这些“共振”能量波动。通过精密计算和反复测试,团队成功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能量发射装置,能够模仿探测器接收到的共振频率。这一装置被安装在探测器上,并进行了首次实验性发射。
当探测器发出第一波模拟共振信号时,整个团队屏住了呼吸。几秒钟后,探测器传回了一组全新的数据??一种从未见过的能量场开始围绕探测器形成。这股能量场不仅稳定,而且似乎具有某种智能特性。它会根据探测器的行为作出反应,例如当探测器停止发射信号时,能量场也随之减弱;而当探测器再次发射时,能量场则变得更加活跃。
这一现象让团队成员们兴奋不已。他们意识到,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与某种超越三维空间的存在进行直接互动。为了进一步探索,徐院士召集了所有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了一套更加详细的计划。其中包括如何优化信号发射方式、如何解读反馈信息,以及如何确保探测器的安全。
与此同时,“宇宙通信解码系统”也迎来了新的升级。通过引入深度学习模型,系统能够更快地识别和分类复杂的信号模式。研究人员发现,之前命名的“星际语言模块”中隐藏着更多的层次结构。这些信号不仅包含数学比例关系,还似乎遵循某种逻辑规则,类似于地球上的编程语言。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信号的意义,团队邀请了语言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加入研究。他们共同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翻译算法,试图将这些信号转化为人类可理解的形式。尽管过程充满挑战,但初步结果显示,这些信号可能包含关于能源利用、物质转换甚至时空操控的信息。
然而,就在团队取得阶段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