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以来解决过的所有问题中,用时最长的一个。
超过二十年的时间,从上辈子萌生虚空破缺概念开始,再到这辈子将强电统一理论引入虚空场论,再到引力不源于质量,也不源于时空弯曲,而是源于粒子在虚空场破缺时所产生的能量波动.....
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努力,还有cERN机构与cRhpc机构两台大型超强粒子对撞机的贡献。
尽管前者如今已经和他们走上不同的道路,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虚空场论中,cERN机构曾帮助他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也贡献了很多相关的粒子对撞数据。
至于cRhpc机构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虚空破缺效应还是对暗物质的探测,乃至通过高能级实验堆虚空场的探测等等都是它的功劳。
在这条路上,毫不夸张的说他所走的路,比任何一个人都要更长。
不过幸运的是,他最终攀登上了这座物理学界的高峰,收获....已经无法用巨大来形容了。
正如同牛顿的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影响了整个物理学数百年的发展一样,在未来,虚空场论也将引导物理学界、学术界,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
毕竟这可不只是一份单纯的物理理论,其中蕴含的科技方向和相关的技术基础更是难以想象。
正如质能方程并不仅仅是描述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当量关系的方程一样,它还是核裂变、核聚变的基础。
通过质能方程,学术界可以验证了可以将轻核的核聚变和重核的核裂变释放的可能性,还能够用于估算会释放的结合能的量。
而虚空场理论中,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最重要的,便是超光速航行的理论基础了。
通过暗物质和暗能量推动的时空曲率与制造时空虫洞将是人类未来进行星际旅行前往更遥远世界的技术。
而在更近的现在和不久的将来,通过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理论是,利用大质量天体对时空的扰动进行近距离的超光速航行则是人类可以在太阳系内,甚至是在宇宙尺度下近距离星际旅行的关键。
毕竟,距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的比邻星系,和地球之间也不过是约4.24光年而已。
利用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技术借助太阳对时空的扰动,可以先快速的抵达太阳系的边疆,然后再前往比邻星系。
理论上来说,通过这种方式航行需要的时间可以降低到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低。
这相对比直接从地球飞过去,哪怕是以十分之一的光速航行需要耗费至少四十年的时间来说,这似乎是人类可以接受的航行时间。
毕竟地球距离太阳系的边疆,也就是太阳的引力控制区域有足足一光年的距离。
光是这段路程,就足够节省星际飞船前往比邻星系大量的时间了。
而且这还并不是这项技术最大的价值。
对于人类文明来说,这项技术最大的价值与作用是太阳系内的物资转移、外星资源开发、外太空移民等等。
尽管太阳系的行星数量并不是很多,至少相对比宇宙中其他地区的星系来说,有证据表明太阳系是一个相对‘贫瘠’的星系。
但八大行星、五大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