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金陵。
南大,徐川的办公室中,助理汤然带着歉意微笑着看向正一脸焦急和迫切的席华南院士,不好意思的开口道。
“抱歉啊,席院士,教授他这会的研究正在关键的时候,暂时没时间。”
“...
###深入TOI-700e的探索
在“曙光号”成功抵达TOI-700e的大气层边缘后,任务组迅速展开了对该行星的全面扫描。飞船上的探测器捕捉到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显示这颗行星的地表不仅覆盖着大片绿色植被,还存在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多样的地形特征。空气中富含氧气,温度适宜,完全符合生命存在的条件。
无人探测器在降落过程中拍摄到的一些疑似人工建筑的遗迹照片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这些遗迹呈现出规则的几何形状,显然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这一发现让整个任务组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如果这里真的存在过智慧生命,那么它们现在去了哪里?又或者,它们仍然隐藏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
带着这些问题,任务组开始派遣更多的探测器深入行星内部,采集更多的样本和数据。与此同时,他们也加强了对那组电磁波信号的研究,希望能够从中找到更多线索。
####探索初期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探测器逐渐深入TOI-700e的地表,任务组遇到了一系列新的挑战。首先,行星表面的气候条件比预期更为复杂。虽然整体温度适宜,但局部地区出现了剧烈的气候变化,包括突如其来的风暴和极端的温差变化。这些变化对探测器的运行造成了不小的干扰。
其次,地表的植被覆盖非常茂密,许多区域难以直接观测。为了克服这一障碍,任务组决定使用先进的雷达系统穿透植被层,以获取更详细的地形信息。同时,他们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自主导航无人机,可以在茂密的植被中灵活穿梭,采集更多的样本和数据。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任务组也发现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机会。例如,在一个被植被覆盖的山谷中,探测器意外发现了一处古老的地下洞穴系统。通过初步分析,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洞穴可能是由早期的地质活动形成,但也有可能是某种智慧生命的居住场所。这一发现为任务组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电磁波信号的解读
与此同时,任务组对之前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多次尝试,科学家们终于破解了部分信号的结构,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