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位大汉曹丞相,对于他曾经忠心的臣子,尚且如此决绝酷烈。
更何况他们这样追随天子,与他作对之人呢?
倒是高坐龙椅之上的天子,默然颔首,似乎对于这个结果十分满意,谓之曰:
“善!就依丞相所言。”
对天子而言,乐进又不是他的人,曹操爱怎么处置都行,只要把此次对袁术战败的主要责任,推到乐进身上,帮他保下徐晃即可。
目下既然乐进、徐晃之事已有定论,天子遂提起了第二件事。
“袁逆狂悖无道,此次兵败,梁国恐不能久,皇叔在沛国岌岌可危。
丞相既已扫清李、郭二贼,光复长安,当可再整兵马,南下讨逆。
若能平定淮南,剿灭袁逆,朕当效先秦楚制,封丞相上柱国,为国之柱石。”
对他而言,袁术、曹操二人,谁是叛逆,谁是柱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俩得打起来,互相消耗。
若是曹操能亲自领重兵南下讨伐袁术,他在洛阳就能轻松许多。
虽则如今的尚书令荀彧也是曹操的人,但老师刘繇这些时日趁曹操讨伐李、郭不在之时,试探其心。
发现他虽是曹营之人,却也是天子之臣,其隐有向汉之心,或可拉拢一二。
然而曹操对于这番要他亲自去讨伐袁术的说法,嗤之以鼻。
最近这段时间的袁术跟见鬼了似的,百战百胜,谁去谁降,曹操可不想再去触这个霉头。
万一自己亲自领兵去打,也没打过,好容易收复关中的大好形式,岂不功亏一篑?
关键是自己手头的兵马就这么多,这段时间以来,连续跟袁术作战,已经损耗颇多。
若不是收服了西凉军阀段煨,与不少李、郭余孽的西凉兵,补充了点兵力,他此刻麾下的兵马,早就捉襟见肘。
反观袁术那边呢?就算他倾尽一切,把袁术手头出征的这十万人打光。
只要袁术回趟寿春,来年开春指定又是十万大军北上。
双方的战争潜力差距太大,在袁术此刻用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