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许张辽将陈登所言大致复述后,吕布这才笑谓陈宫曰:
“公台,我以为元龙所言甚是!
既然天子已封我为卫将军,假节钺,将来倘使能立功业,再有升迁,未尝不能得封大将军之位。
既然陛下也能封我为大将军,我又何必再谋求联姻?
莫说袁术能否成就大业,纵使功成之日,等他儿子上位不知多少年月,倘使多病而死,便宜了孙策,岂不前功尽弃?
此事布本来还在犹豫,毕竟两家姻亲乃是合则两利的好事,若袁术能与我再磋商一些条件,也未尝不可。
不过今日既然他先对我不仁,纵兵劫我郡县,就别怪布不义。”
见吕布主意已定,陈宫也不好再说什么,对他而言不过联袁,还是扶汉,都只是一时之间的政治选择而已。
他唯一在意的是,谁打曹操,谁就是政治正确。
眼下既然吕布决意听从天子诏令,他也便适时谏言曰:
“陈元龙当世人杰,所见果有独到之处。
不过将军需知,眼下之天子与那位汉相早已势同水火,虽是同一份诏令,扶汉与扶曹之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先生放心,布与天子有诛董之情,与那曹操却有夺兖州之恨,是非好歹,布尚能明辨。
倘使扶汉,先生你说,若布能如昔年除董一般,替天子除了曹贼,这大将军之位,舍我其谁?”
陈宫闻言放下心来,便也笑了,“功高莫过救驾,若将军能两次剿除国贼,救陛下于危难,三兴大汉第一功,非将军莫属。”
吕布这里与陈宫重新谈妥了将来的政治正确,相谈甚欢。
实则洛阳那边,曹丞相也是无奈,他本意并不想把吕布的徐州牧之名给他,毕竟他对徐州也是颇有执念的。
可没办法,南边的袁术太吓人了。
好容易逼得刘表也参战,搁南边扯袁术后腿,好迫使袁术撤兵回援。
结果呢?
袁术根本不需要回援,他留在后方的守城之军,就把刘表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