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此来寿春,为得正是重振诸葛门楣于天下,而所用方法,正是:扶龙!
诸葛瑾猜到眼下袁公待自己平易和善,定然是因为自己于考场之上所答的那番策论。
由是挺身上前,刚要试为袁公言之。
“荆州诸事,学生烂熟于心,眼下正是明公进取荆襄,豪夺九郡之时”
然而自以为成竹在胸的诸葛瑾,却见那云雾间大袖飘摇看不真切的人影,朝他摆了摆手,笑意吟吟。
“此事不急,诸葛卿,听闻你有一位二弟,名亮,字孔明,常自比管仲乐毅,小觑天下英杰。
怎么此行没随你同行来寿春赴考呢?是觉得寿春不比中原繁华,还是瞧不上朕,以为朕这淮南不能长久吗?
真是可惜呢,朕甚爱他之才,若来寿春,当收之为义子。”
一句话,问的诸葛瑾惊骇欲死,背上汗水已浸湿衣襟。
此前只是听说,是猜测,是感觉,直至此时此刻,直面真龙这一瞬!
诸葛瑾才深切知晓,袁公到底是凭什么,压制淮南群臣,将那么多心思各异,利益迥然的贤臣名将,操持于掌心的。
见面仅仅一句话,就让他自负才情的诸葛子瑜慌了心神。
自从琅琊逃难至南阳,要说他诸葛瑾活跃于荆州,尚可探查情报。
可自家二弟,始终在茅庐隐居读书,还尚未出世彰显名姓,他的才华也就三五好友,与他这个亲哥知道。
袁公远在淮南,甚至于此前一直在北伐曹刘的乱战之中,他又是如何知晓,自家二弟名姓,甚至连他轻狂时节,自比管仲乐毅之语都一清二楚?
细思极恐,诸葛瑾只觉脊背生寒。
难不成袁公始终能压住天下大势,料敌于先,百战百胜,靠的根本不是什么鬼神莫测的军师奉孝,而是遍布大汉一十三州,其势远胜绣衣的眼线细作?
而袁公询问自家二弟为何不来大考所说的【中原繁华】,【以为淮南不长久】,【要收他为义子】之语,更是让他心乱如麻,不敢轻易作答。
诸葛瑾怎么也没想到,他自负献上荆襄九郡的大礼,自以为足以动摇袁公心意,自信文章被袁公所喜,沾沾自喜来至寿春宫觐见。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