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公犹记得扬州刺史刘繇吗?
刘繇亦是大汉宗亲,人生际遇与主公之今日不尽相同。
其也是与袁公征战于扬州,兵败被俘,袁公感其忠义,送其入洛阳请罪。
不想时逢李郭大闹洛阳,一人挟天子,一人质公卿。
其后天子出逃,刘繇一路上匡国保驾,力挽狂澜,可见忠义。
最后天子入洛阳,更拜其为太傅,事事相询,以师侍之,乃是中枢汉臣对抗国贼曹贼,一面不倒的大旗。
以主公之才,若入洛阳,地位当不在刘繇之下。
又得袁公表荐,升任太师,待剿除国贼曹操之后,为国之柱石,代天子辅政朝野,重整九州之天下,犹未可尽知也!”
刘表闻听此言,眼神一亮!
此事居然当真不是袁术虚言哄骗,还是有先例的。
好死不如赖活着,能活他刘表当然也不会求死。
既然不仅不会被圈禁,甚至还能在洛阳大有可为,那么好像也不用为之拼命了?
一旦去了洛阳,成就匡国大业,若袁术果是大汉忠良,在忍辱负重而背负骂名,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
即便不是,哪怕他包藏祸心,今日说的都是假话。
那待自己相助天子,重振朝纲之后,也可以举国之力,再讨伐他!
大不了跟他做过一场,再论个输赢。
反正自个也没投降,乃是兵败被俘,像刘繇一样,被送去洛阳请罪的,于名声丝毫未损。
甚至等自己大业功成之日,忍辱负重之举传出,名声只会更上一层楼。
脑海中念头纷至沓来,刘表从蔡瑁手中接过诏书,朝洛阳方向,下拜行礼。
“臣荆州牧刘表,领旨谢恩!”
见此一幕,荆州群臣,纷纷长舒一口气,太好了,不用跟着主公仗义死节了。
便是袁术见此,也满意颔首。
以他如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