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繇这些输得彻底,他输得好看些罢了。
便是最近听闻的宛城之战,如果不是这位名为“柱石”的曹相自作自受,还是能全身而退的。
那么问题来了,自己现在这座洛阳城里,把这些5啊、3啊、2啊、1啊的,多少凑一凑。
一群袁营的手下败将汇聚一处,才能勉强能挡住袁术兵锋。
这个时候,大汉都快亡国了,还搞什么除国贼的戏码,再演一出火烧洛阳的内乱,简直就是在亲手为大汉送葬。
荀彧那番话,之所以说的他心神摇曳,一时竟站立不住。
便是将这份血淋淋的现实揭开,绵延四百载之大汉已行将就木,而若不能力挽天倾,救亡图存,他刘协便是亡国之君。
所以荀彧才会有那番谏言,致君尧舜上,让曹公挟天子以令诸侯,整合刘备、刘表等人,倾朝廷全部底蕴,戡平乱世。
但刘协拒绝了,他越过了荀彧,大步向前。
他答应荀彧,朕知晓轻重,是表明荀彧的道理他听懂了,不会再起诛杀国贼这么幼稚的想法。
他拒绝荀彧,是因为:朕安肯坐受废辱?
你荀彧可以将兴汉大业寄托在曹操,这个你认下的明公身上。
但朕这个天子不会!
既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整合朝廷中枢之力,集四方之义士,匡汉扶龙。
那么他这个天子,为什么不亲自来呢?
他所以和曹操演这出君臣相得,是因为此刻的曹操在他眼中,已不仅仅是曾经恨透的国贼,更是自己依仗他用来抵御袁术的手中剑。
但剑可伤人,亦会伤己,所以他还需要刘繇、刘表等人,为他掌中盾。
斗而不破,党而不争,帝王平衡,存乎一心。
他并不知道自己最终能走到哪一步,也不知道凭借自己平衡各方凑出来的这个大汉朝廷。
与荀彧计划里由曹公集权,万众一心的朝廷相比,哪个更能匡正天下,救亡图存。
但名与器,不可假人,这是底线。
所以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