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臣麾下有大将名曹仁,字子孝。
其人身经百战,沉勇有谋,昔年陈兵大河,北拒袁绍,皆立殊功,尤善守御。
其麾下将士亦皆精锐百战之士,今国有危难,而臣不可轻动。
臣思来想去,若使子孝领洛阳之三万兵马出征武关,为藩篱屏障。
一来绝袁术自南阳东进洛阳之通路,二可随时征讨南阳,以彰朝廷大义。
另,刘玄德麾下二弟关云长,臣此前荐之。
玄德虽亦不可动,但他二弟正当可用之时,仍命他领麾下本部三万人出征,抵轘辕关。
既绝袁术北上洛阳之路,亦可随时征讨颍川,收复失地。
此二人皆忠勇之士,更兼通晓兵法,熟知战事,必能不负陛下所托。
还望陛下准奏,早定此事,以安社稷。”
曹操此言一出,刘协微怔。
说是出征讨袁,实际不过打出旗号,本质上还是他先前提出的那个派文聘、关羽守两关的战略。
战略确实没错,以如今之洛阳军力,哪怕全部送到讨袁前线上,也掀不起多大浪花。
反而派两员大将,守住两座雄关,足以拒袁于司隶之外,励精图治以图将来。
只不过若按先前之方略,将文聘、关羽之大军皆调走,便是要挟持自己继续做傀儡,自己定然不从。
但现在把文聘换成曹仁,好像局势又不一样了。
原本的洛阳,自己这个天子拥帝党禁军万人在皇宫,曹仁领曹军五万在洛阳,而洛阳城外才是文聘、刘备麾下的五万大军。
如此曹军攻皇宫,则文聘、刘备麾下攻洛阳,互相牵制。
但眼下按曹操这个调法,将三万刘备军与三万曹仁军调去抵御袁术。
那么洛阳局势就会变成,自己的帝党军一万据皇宫,曹操的曹军两万占洛阳,以及城外的文聘军两万。
看似双方都走了三万人,但自己与帝党的压力,却是骤然一轻!
五万人围一万人之皇城,和两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