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
他话语声声入耳,意味深长,却听得杨彪脊背发寒,通体冰凉。
“那么父亲,我想问.现如今又是谁在发饷,使城外之军,还没有兵变呢?”
“曹操!
他竟是做的这般打算?”
直至这一刻,随着杨修一语一言,洛阳城中这段时日之乱象,各般无法理解、波云诡谲、不合常理之局势,跃然眼前。
仿佛天光破云,将笼罩于城上,遮盖世人眼前那层层迷雾拨开,一灯既明,照澈满城云烟。
杨彪抬脚将行,就欲出府而去。
“修儿,此等大事,你既已看破,何不早言?
我当速速将此事告予太傅、群臣,否则兴汉大业虽败,来日为时未晚,若帝党菁华付之一炬,则天子旁落,汉室何存?”
然而少年郎单薄的身影,却缓步走至他身前,他抬起脸,那张稚气未脱与杨彪十分相似的脸,肃然与他对视。
杨彪蹙眉,微微顿足,“汉室忠义者上百人名列衣带诏,今若忍视其死,恐汉室将亡于我手。
今大义在前,汝欲阻我乎?”
“父亲欲陷杨家数十上百口于死地乎?”
杨修拱手,执礼甚恭,缓缓让开道路。
“诚如是,子当从父,毁家纾难为汉室陪葬。”
“这”
明明杨修已让开道路,可杨彪却面色痛苦,脚步难挪,只口中喃喃。
“以汝之才,既早看破,何不早言,以至于斯?”
“早言?便是早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是群臣能凑足粮饷,还是能越过曹军镇守之城墙,将粮饷送至城外?”
杨修幽幽一叹,“我等早入曹贼之算计,一步慢,步步慢。
当日朝堂之上,不应该是刘玄德站出来,请命出战的,而应该是他刘景升!
刘备军中,上下军校皆慕其恩义,感怀在心,追随他四处漂泊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