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董承等!
书名汉臣,足有百数,皆怀匡扶之志,有救国之心。
痛哉!惜哉!
机事不密,为曹贼所觉,汉臣菁华,付之一炬。
目下洛阳已成一片火海,忠臣之血洒遍长街,中原之民受其暴行,宫中天子遭其凌虐!
此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幸有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陛下之殊遇,携此诏送来淮南。
将曹贼之暴行,公诸于世,使有识之士,实所共鉴!
术,怎不痛心疾首,谨以奉诏?】
袁术说着,似情绪不能自已,掩面而哭,话音为之一顿,自袖中取过衣带诏,递予群臣观瞧。
其间自有宣读者,将袁术的话语、诏书的内容,层层递进宣告,使之响彻八公山上下。
但有在场者,无不涕泣落泪,闻者伤心,见者哀恸。
山上山下,悲戚一片。
袁术见此,当先“忍住”情绪,拭去泪痕,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待所有声音,尽皆缄默,他这才继而宣之曰:
【朕,字公路,四世三公,屡世忠良,自乱以来,无有一日不哀思天子,辗转难眠。
夙兴夜寐,志在靖难,今收三州之地以匡汉祚,抚百万流民以享太平。
盖追太祖高皇帝之志,欲除暴乱,安天下者也!
月旬之前,朕遣使曹安民至洛,得天子诏由他遣人送回寿春,其言:
“曹操逆节已彰,汉祚危在旦夕,遍九州诸侯,惟术可当讨贼之任,扶倾厦之危,济苍生之难!
今当进汉王位,以匡扶天下为己任!”
洛阳殿上,天子亲封曹安民为都亭侯,其代朕三辞三让,而天子不允。
群臣叩首以请,谓“非进位名尊,无以聚天下之心;非总掌兵柄,无以剪曹贼之逆!”
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