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负责才行。”
“你说的对萨纳克教授,数论真是没落了。”卡茨面露遗憾感慨。
自从陈景润使用加权筛法,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推进到1+2引起学界震动,至今数论领域都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果。
这难免让数论学者失望。
而萨纳克明显还有其他事情,紧接着又继续往下讲。
“你来的正好卡茨教授,我今天刚收到一篇关于数论的论文投稿。”
“并且有着燕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田教授的推荐。”
“就交给你负责进行初审吧。”
卡茨自然也对主编口中的田教授不陌生,眼中闪过意外连忙追问一句。
“田教授也开始研究数论了吗?”
“应该是他的学生,作者来自燕京大学数院本科。”萨纳克摇摇头沉声回答。
后者闻言顿觉失望:“学生?”
如果是田撰写的论文,那他肯定会很感兴趣,只是学生的话他不认为能有多少成果。
况且还是本科生。
“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由你负责审稿,我会把论文发送到你的邮箱。”
萨纳克直接把事情安排给卡茨,谁让以他和田纲的关系不能参与到其学生的论文审稿。
卡茨点点头道:“那好吧。”
说完便也不再办公室内过多逗留,随即起身准备返回自己的工位去审稿论文。
按照数学年刊的审稿流程,先由工作人员筛选,通过后才会进入到各领域学科的编辑手中初审,待进一步确定其论文的成果,则会再次邀请两到四位全球顶尖学者进行匿名评审。
这个过程通常耗时最长。
之后则是主编综合审稿意见,给出终审决定。
即接受或者修改。
以及拒稿。
也正是由于这些匿名评审的顶尖学者,往往同时在研究相关领域内的课题,需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