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出席将于6月23日至27日,在徳国波恩大学举行的数论盛会。”
“您在《数学年刊》发表的论文……”
……
张鲁平认真把邮件内容看完,脸上喜色越来越盛。
丝毫没有掩饰此刻的欣喜。
“好事。”
“这是好事啊。”
张口重复两句,抬眼又对徐铭讲起来。
“国际数论会议是数论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会议,汇聚全球顶尖数论学者,其中包括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得主以及潜在的数学奖项评委。”
“能在此会议上进行35分钟的特邀报告,对你这种年青学者来说机会难得。”
“本身更是对你在数论领域所作贡献的认可。”
“我建议你出席。”
待一口气讲到这里,不等徐铭开口,他又掏出手机边拨号边解释句。
“我先和田院士说明一下情况。”
徐铭把导师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对所讲的内容无疑是比较认可的。
在他看来能获得什么荣誉属于次要,关键是可以和顶尖数论学者交流,这种机会才是真正的不会多有。
或许能诞生出灵感打开思维,成功对他的多尺度解析筛法进行优化。
估算下来可以省去不少时间。
不过刚要开口表态,耳旁便响起了导师的声音。
“田院士说他马上就过来,咱们就先等会儿。”
整个人依旧情绪激动,发自内心为自己学生取得这种荣誉感到高兴。
徐铭在这种情况下,则暂时不再多说,耐心和导师等待田纲院士。
要知道田纲院士参加过国际数学家大会,并受国际数学联盟邀请进行一小时报告,加上在海外数学界混迹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
对他参加这次数论会议,能给出不少好的建议。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