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全动鸭翼与边条翼的隐身处理,更是一大亮点。
徐铭虽未系统性学习工程流体力学专业,但依靠物理相关的力学知识,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当下国产隐身战斗机最适合的气动布局方案。
目光炯炯有神,注视着原型机模型,虽一句话不说却难掩心潮澎湃。
而和他有着同样情形的,则无疑是马指挥。
可能因为特殊身份,他比任何人都迫切想要看到眼前的等比缩小模型,有天能真正飞翔在天空上。
成为维护空中安全的一柄利剑。
或许是自己在脑海中脑补出战机翱翔的画面,其一双目光根本移不开。
“启动风洞。”
很快亚洲最大的2.4米连续跨音速风洞,正式开始运行模拟战机飞行,同时测试过程中还会有烟流油流,等可视化技术观察气流分离和涡流生成。
风洞试验主要是在不同速度下不同攻角下,测量气动性特性验证操作稳定性。
但随着速度提升,机体表面温度增高,便到了对隐身涂层设计方案进行考验的时候。
需保证其雷达反射截面趋于稳定,始终处在设计指标范围内才行。
否则在隐身性能上存在缺陷,哪里还能称作是第五代隐身战斗机。
根本起不到震慑宵小的作用。
上次的实验过程中,正是因为机身温度升高后,雷达反射截面RCS急剧增大才宣告失败。
以至于后面才有了李何伟院长,决定借助相场模型预测颗粒粗化动力学过程,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新的且可行的涂层设计方案。
于是就在机身温度逐渐攀升时,李何伟和邢晖等人不由得暗自攥紧拳头,无论动作表现还是神情,都丝毫不掩饰此刻内心的紧张情绪。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的态度就只有一个。
那便是取得成功。
不然若再次失败的话,势必会对很多人带来打击。
严重影响隐身战斗机的研发进度。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