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时间。”
“博士期间我建议你继续深入研究数论,尤其是对多尺度解析筛法的优化,我相信你能创造更多的成果。”
“这里我可以先给你一个保证。”
“等拿到博士学位,可以直接来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
田纲受命在燕京组建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虽然到今天已经有了近两年时间,但却始终没有什么重要的建树。
其研究中心在国际各数学研究所排名中基本倒数。
正是需要像徐铭这样的数学天才。
何况数学年刊编委会那边,都把徐铭当做他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
那肯定更要多加照顾。
徐铭清楚以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级别,研究员职称可是和教授相等。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赶紧出言表态。
“谢谢田院士和研究所对我的信任,我会继续努力。”
其实不用田院士提醒,他也不会放弃对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持续研究。
尤其在学习了代数几何后,他脑海中又有不少思路。
或许能将代数中的理论与筛法结合,进一步增加筛法的精确度和应用范围。
如此便不单是证明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或许有机会彻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替陈景润院士完成当初未能达到的‘1+1’遗憾。
旁边还在关注邮件内容的郑以中,待收回目光后突然若有所思的发言。
“我记得当初陶哲轩在本科阶段的时候,都没有发表过数学领域顶刊。”
“或许小徐也有机会获得菲尔兹奖。”
“真能拿到的话,那可是咱们东方数学界,这么多年以来最大的盛事。”张鲁平接过郑以中的话立刻开口附和。
说这句话的时候,脑海中甚至都忍不住脑补出画面。
对于数学人来讲最希望得到的荣誉,毫无疑问要属菲尔兹数学奖。
每四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
因其不超过四十岁的年龄要求,更是增加了含金量。
然对于国内数学界而言,至今都没有人,能够拿到这项堪称数学界诺贝尔的成就。
若徐铭能够获得,毫无疑问会成为国内数学的新星。
甚至带动国内数学界走向国际。
张鲁平这个年纪无缘数学界各类奖项,但如果自己的学生成为菲尔兹得主,那当真是没有任何遗憾了。
田纲院士曾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报告,对于拿到菲尔兹奖的难度更为清楚。
不过听完张鲁平和郑以中的话,最终却是点了点头。
“菲尔兹得主的平均年龄,大多在三十岁以后,小徐还有足够的成长空间。”
“若能进一步对多尺度解析筛法优化,或许真会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
“你身上的担子可不小。”这句话是专门对徐铭说的。
徐铭斩钉截铁道:“学生有这个信心。”
作为数学人,若连拿菲尔兹的自信都没有,那注定不会成就太高。
接下来的时间。
徐铭则在田院士和导师的指导下,签署版权协议撰写邮件发送给主编萨纳克教授。
邮件风格虽保持谦逊,却充满学术锐气,不露怯保持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