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准圣!
而且是以“人道教化”之功,强行凝聚文明气运,证得的准圣道果!
当她成就准圣的那一刻,“圣师”这个称呼,不再是凡人的尊称,而是得到了天地业位承认的、真正的“圣师”!
这个名号,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瞬间在三界大能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原因无他,在西方极乐世界,佛陀世尊,亦有“天人师”之号,意为天道与人道之导师。
如今,东方人族,竟也出了一位“圣师”,这无疑是在挑战佛门在“教化”领域的权威!
灵山,大雷音寺。
祥云缭绕,佛光普照。
如来佛祖座下,以智慧著称的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缓缓睁开了双眼。
“世尊,东方人族,另立‘圣师’,聚文明气运,其道与我佛门‘普度众生’之念,似有相悖之处。弟子愿往东方一行,与之论道,辨明真空妙有之理。”
如来佛祖慧眼观之,早已洞悉一切。他缓缓点头:“善。可去。但切记,此‘圣师’乃人道气运所钟,非邪魔外道,不可力敌,当以智取。”
“弟子明白。”
文殊菩萨领了法旨,座下青毛狮子一声咆哮,化作一道佛光,直奔南瞻部洲而去。
这一次,佛门的目标非常明确,直指稷下学宫思想传播最广,也与佛法交融最深的大唐国。
长安城,一座规模最大的稷下学宫分院之外,文殊菩萨化作一名苦行僧,手持锡杖,宝相庄严。
他没有像苟元天君那般强闯,而是以辩经的方式,发起了挑战。
“贫僧自西土而来,闻此地有大学问,特来请教。敢问,何为‘道’?”
分院院长,一位儒雅的老者,出门相迎,稽首道:“大师远来是客。我等凡夫,不敢言‘道’。只知‘理’。万物皆有其理,格物方能致知。”
文殊菩萨摇头:“理,乃表象。道,为本源。众生皆苦,沉沦于生死轮回,唯有勘破虚妄,明心见性,方能得大自在,此乃我佛门之‘道’。”
老者笑道:“大师所言‘出世’之道,固然高深。但我等所求,乃‘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