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的苦?”
另有一位卖青菜的老板附和道:“现在市场的常客基本都知道63号档卖优质青菜,估计这段时间过去,这个标签就彻底给它打上了。”
“照着它学呗,把菜弄好点~”
“谈何容易哦!”
几人聊天的功夫,又有一辆大货车从旁边穿过,只听沉闷低吼的发动机声音,便知这辆车拉的菜少不了。
“这又谁的车,这么猛?”
周边的商户都注视着,实在是因为天气等因素,这时候还能大量补货的人极少,补一车货至少都是几千上万元的利润。
“不会吧,又往63号档去了?”
“卧艹,还真是!”
“靠,他怎么这么多菜!”
众人都看得眼睛发红,但也有人想起几天前63号档的困境,当时还提到每天都要倒掉几十吨菜。
这一次也算是苦尽甘来了,但眼红还是眼红。
有部分人也萌发了投资基地的念头。
…
陈家志可没心观察其他商户的心理问题,他一晚上连市场都没去转过,顶多就和隔壁的张启仁蒋琳夫妇聊几句。
下雨天,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叶菜,冬瓜、苦瓜、丝瓜等受的影响相对较小。
青菜不一定是利润最高的品种,但一定是涨价最快,也是和产地价差最大的品类。
时不时的聊天中,陈家志就能感受到隔壁的酸味。
对自有基地来说,利润更夸张,在这些群体里面,江心菜场又是独一档。
相对完善的保鲜体系,高效专业的菜工,减少了各个环节的损耗,产出与投入之比发生了根本性扭转。
这让江心菜场的真实利润超出了市场上所有人的认知。
比如说,这个季节从产地发一车10吨的菜心到市场,但最后能进入厨房的可能不到5吨,中间的损耗都变成了加价。
而江心菜场享受了这个加价,但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损耗远不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