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瓦解的吗?
宣明宗为此做了很多的尝试,甚至不惜砸上手头能调动的所有重金,把事情交给了杜明渊。
杜氏,可是东北三州的第一大家族,其影响力早已经渗透到了方方面面。
有他们出面,自己又不吝啬银两,在宣明宗看来,此事做起来并不会太难。
但事实却是,钱花了不少,杜明渊还在乔装之后,跟着商队亲入到了涞水关中,也利用旧关系与一些人进行了联系,也的确说服了一些人,但效果却是一点也不好。
能被他收买的,职务都不高。
位高权重的,又没有搭理他。写出的信件也全都如石沉大海一般,消失不见。
没办法,现在的形势是秦强宣弱,但凡不是脑子出了问题,都知道要如何进行选择。
多次尝试之下,收获甚微,宣明宗在连续受挫之下,斗志大减。
尤其是所带的银子,越来越少之时,他不得不放弃了不现实的一些幻想,军事上,由攻改守。
政治上,期盼着大局变化。
把一切希望放在了大夏军可以打败秦军,给他们创造机会的事情上。
......
涞水关。
林四海,这位前宣国的卫国公,现在秦王的岳丈,就常年驻扎在关内。
正是有他这根定海神针在,涞水关方才固若金汤,不管是之前的北统军,还是现在的宣国,都拿他们无可奈何。
只是光守着雄关,林四海早已经无法满足。尤其是得知自己的两个儿子,现在都成为了统兵大将,可以带兵征战四方,建功立业的时候,他这个做父亲的,却只能呆在涞水关内,等着别人来打,那感觉实在不好。
林四海也只有四十多的年纪而已,身体很好,一顿可以上三碗饭,也是能打的时候。
此刻,在涞水关一呆就是数年,怎么可能会没有一点的想法?
只是贾平安一入晋州就是数年时间,连人都见不到,就算是他想要请战,也寻不到机会。
眼见着别人都在外面为秦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