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
玻璃虽说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雏形,可在东西方,烧制的路数却大相径庭。
东方这边,打从商周起就有琉璃,多是往釉料里加铅、加硝石,烧出来的物件带着股温润的光泽,可透光性总是差那么点意思,而且脆得很,稍微磕碰就碎。
就像张老汉说的,加了硝石的瓶子透亮却不经碰,其实就是延续了古法琉璃的路数,更偏向做摆件、饰物,论实用反倒差了些。
那时用来烧制琉璃的火石砂,多是从山间采来的水晶碎料,磨得极细,故而成本也高。
可西方那边就不同了。
他们的工艺,是用石英砂掺苏打、石灰石,烧出来的玻璃更透亮,也更结实。
据说他们早早就能做出玻璃窗,甚至能吹制成各种形状的器皿。
这其中的差别,说到底还是跟材料来源、用途需求脱不开关系。
东方的铅矿易得,早期琉璃多供皇室贵族赏玩,自然往精致的路子上走。
而西方那边,或许是更需要结实耐用的器皿,才慢慢摸索出了石英砂为主的配方。
林川摩挲着瓶身,问道:“老丈,这第三个瓶子这么亮,是不是里面有什么东西跟前面两个不一样?”
张老汉愣了愣,摇头道:“没什么不一样啊……就是没往里面加黑锡,王头领说要装什么香东西,加了黑锡烧出来总带着股怪味,我就没加。”
“这就对了!”林川眼睛一亮。
张老汉说的黑锡,就是铅,其实就是要加大石英砂的比例,多试几次,用穷举法,总能试出来。
“你这样……”
林川吩咐道,“多试几种不同的配比,减少黑锡,甚至不用黑锡。把火石砂和草木灰的比例多调几种,也可以添加点别的,无非就那几样嘛,石灰石什么的,多烧制试试看,越透亮越好。还有冷却,多花功夫等,让它慢慢凉下来,别急……”
他心里可太激动了。
这玻璃的用途可广得很,做镜子、制器皿,甚至能用来做望远镜的镜片。
“需要什么材料就跟王贵生说。”林川拍了拍张老汉的肩膀,“缺人手就从流民里挑几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