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行驶了一天一夜。
当车窗外的景色,从一望无际的黄沙,逐渐变为稀疏的骆驼刺和红柳时,西风农场,终于到了。
“呜——!
!
!”
伴随着一声疲惫而又悠长的汽笛声,火车缓缓地,停靠在了一个,不能称之为“站台”
的简陋月台上。
这里,与其说是火车站,不如说是一个临时搭建的,只能勉强供火车停靠的……
土坡。
几根歪歪扭扭的木头桩子,上面搭着一块,被风沙侵蚀得,几乎看不清字迹的木牌。
上面用褪色的红漆,潦草地写着四个大字——
西风农场。
……
火车,停稳了。
车门打开,一股夹杂着沙尘和干草味道的冷风,瞬间就灌了进来。
让那些,早已习惯了车厢里温暖环境的知青们,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这……这就是西风农场?”
一个女知青看着窗外那,一片萧瑟荒凉的景象,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失望和……
恐惧。
“怎么……怎么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啊?”
“不是说,是模范单位吗?怎么……怎么连个像样的车站都没有?”
“是啊,这也太破了吧?”
知青们,你一言,我一语。
脸上那,刚刚才燃起的,对新生活的憧憬和热情,瞬间就被眼前这,残酷的现实,给浇灭了大半。
就连那个,之前还一直在给众人打气的王浩,此刻的脸色,也是异常的难看。
“都别抱怨了!”
他强打起精神,故作镇定地,对着众人,大声地喊道:
“越是艰苦的地方,才越能锻炼我们的革命意志!”
“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别让农场的同志们,看了咱们都青年的笑话!”
虽然嘴上说得硬气,但他的心里,却早已是凉了半截。
这地方,比他想象的,还要……
穷!
还要……
破!
……
众人,稀稀拉拉地,走下了火车。
凛冽的寒风,如同刀子一般,刮在他们的脸上,生疼。
放眼望去,月台上,冷冷清清。
既没有,想象中,敲锣打鼓,夹道欢迎的热烈场面。
也没有,领导同志,热情洋溢,嘘寒问暖的亲切慰问。
只有几个,穿着同样是洗得白的旧军装,双手插在兜里,冻得是缩着脖子的男人。
正百无聊赖地,站在不远处。
他们的脸上,带着一种,长期处于基层,被消磨掉了所有热情和耐心的……
麻木和倨傲。
当他们看到,那群,穿着光鲜,大包小裹,如同“观光团”
一般的都知青时。
那麻木的眼神里,闪过了一丝,毫不掩饰的……
轻视和不耐烦。
……
“都过来了?”
为的一个,国字脸,鹰钩鼻,约莫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
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语气平淡地,问道。
他的声音,干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