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八路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再次化整为零,向山区撤退。
第二,常某人起了猜忌之心,在心中埋下了小九九。
受舆论压力,不得不忍气吞声咬着牙才给了你三个师十二团的编制,向你开赴前线,原本就是想借日寇之手将你消灭…
但这次几年啊,你居然有了一百多个团的实力,没经过我的允许,你就自由扩编,这算怎么回事?
常某人还未动手,有一个人早就不耐烦了--果党江苏政府主席韩德勤。
此人麾下的国军和新四军同属敌后游击部队,但在控制区的问题上长期存在矛盾,双方多次摩擦,国军输多胜少。
早就憋了一肚子气的韩德勤探知新四军在执行什么“三山计划”,在自己眼鼻子底下长期发展还不满足,现在更准备“鸠占鹊巢”。
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压根不顾什么抗日统一战线,调集了一万五千人,直接和新四军在江苏黄桥干了起来。
这便是黄桥之战,40年10月6日结束。
韩主席雄心勃勃,但却太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一场大战下来,被新四军歼灭一万多人,部队缩水到四千点。韩主席很没面子,常某人同样很没面子,但他却引而不发,只是让人给红党和新四军发电质问:“没有我的命令,你们为什么擅自扩军?
既然你们现在有五十万人了,作战编制应该和作战任务一致,现在立刻开赴前线。”
双方电报你来我往,一番讨价还价,常某人提出,国军和新四军发生过冲突的部队调离,红党在黄河以南的部队迅速集合到黄河以北,向河北进发,一来避免摩擦,二来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华北的日军。
红党的答复是将安徽南部的新四军调到长江以北。
这显然达不到常某人的目的,立刻又发了一份措辞严厉的电报:不是长江以北,而是新四军必须开赴黄河以北作战,限在41年1月30日之前完成换防。
红党表示同意。
于是,新四军部北渡长江一事便提上了日程,国红双方也商量好了移防路线。
就在大家以为尘埃落定的时候,事情却突然偏离了预定的轨道。
先是新四军北上时,与前来换防的国军发生了摩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