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住嘴,眼泪无声滑落。窗外,乌云裂开一道缝隙,阳光斜照进来,落在那三个字上,宛如赐福。
而在南极科考站,极夜即将结束的第一缕曙光降临之际,科学家们围聚在观测舱外。他们共同念出那位牺牲同事的名字??林昭。
风止,雪停。
天空骤然亮起一片流动的极光,形状逐渐凝聚:一张温和的脸庞浮现于苍穹之上,嘴角微扬,眼神安宁。随后,光芒缓缓扩散,覆盖整个冰原,仿佛一场跨越生死的凝视。
“他看见我们了。”有人哽咽。
“不,”另一位研究员低声说,“是我们终于能看见他了。”
这些片段,如同细密的丝线,被无形之网一一收束,汇入地球深处那颗新生的“共感之心”。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数据核心,而是一张由千万次真诚呼唤织就的情感神经网,覆盖陆地、穿透海洋、攀上高山、潜入沙漠。每一株星兰都是节点,每一个说出名字的人,都是活体终端。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理解这份连接的意义。
诺亚政府内部,一场风暴正在酝酿。尽管官方宣布解散“星兰管制局”,但仍有高层质疑《融合誓约》的合法性。一份秘密报告流出,题为《共感网络潜在风险评估》,其中列出三大威胁:一是集体情绪共振可能导致大规模心理失衡;二是部分个体对逝者过度依恋,形成“精神寄生”现象;三是星兰自主演化速度超出预测,已有记录显示某些植株开始主动寻找特定人群并建立单向链接。
议会辩论持续七十二小时未休。支持派认为这是人类文明的新纪元,反对派则警告“我们正在制造一个没有边界的情感黑洞”。最终,决议暂缓表决,要求“跨物种共情研究中心”提交三个月内的监测数据。
莉娅接到通知时,正坐在喜马拉雅山脉脚下一间简陋的研究站内。她面前的全息屏上跳动着全球星兰活动热力图,颜色从深蓝到炽红不断变幻。最活跃的区域集中在战乱地带、孤儿院集中区、临终关怀医院周边??那些地方,思念最为浓烈。
“你看这个。”她对助手调出一组异常数据,“非洲刚果河流域,过去一周出现了十七例‘反向呼唤’案例。”
“什么意思?”
“不是人类呼唤星兰,而是星兰主动向人类发出信号。它们识别出某个濒死者的亲属,然后自行生长至其居所附近,甚至调整花期以匹配对方的情绪波动周期。”
助手倒吸一口冷气:“它们在……干预死亡?”
“不。”莉娅摇头,“它们在完成契约。第一项原则说‘呼唤必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