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靶场损毁,残件移交军工七所作材料分析。”
翻到最后一页,夹着一张手写便签,字迹苍劲有力:
>“枪可断,规不可废。
>若有一日监察沦为枷锁,愿后来者持此残管,击碎虚妄。
>??林振东留”
赵卫红心跳骤然加快。他轻轻取出枪管残片??一段约二十厘米长的金属,表面布满裂纹,末端刻着极细的一串数字:**761208**。
这不是序列号,是日期。
1976年12月8日。
他猛然记起,这一天正是当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闭幕日。会议纪要中明确写道:“加强思想统一步调,确保指挥体系绝对纯洁。”而会后三个月,首批“忠诚度测评试点”悄然启动,使用脑电波监测结合心理问卷的方式,筛选“高风险个体”。
原来这一切,早有源头。
当晚,他将枪管带回实验室,请技术员用X光扫描内部微刻层。果然,在金属夹缝中发现一组微型蚀刻代码,经解码后生成一段十六位密钥,对应一个尘封已久的军网节点:**NODE-LB7**。
接入专用终端,输入密钥,系统弹出警告框:
>【访问受限:需双因子认证】
>请插入物理令牌并输入动态口令
赵卫红盯着屏幕,忽然意识到什么。他取出随身携带的铜徽章??陈烈给他的那一枚,背面虽已被刮花,但材质特殊,疑似含有磁性记忆合金。他将其贴近读卡器,轻轻旋转。
“滴”的一声。
系统解锁。
桌面自动加载出一份名为《白板计划?初代构想》的PDF文档,创建时间为**1978年3月**,作者署名:**梁鸿远(时任国防科大助研)**。
内容令人窒息。
文中明确提出:“未来战争的核心不再是兵力与装备,而是认知控制。通过建立‘行为预判模型’,可在事件发生前识别潜在叛逆者,并提前干预。”方案建议在全国军校设立“心理稳定性观测点”,收集学员日常言行数据,训练早期AI算法进行倾向预测。
更可怕的是,该计划竟附有一份实验名单??共37人,包括数位后来成为高级将领的人物。其中一人名字被红笔圈出,旁边批注:“情感冗余过高,建议剔除